如今,新能源汽车更新换代的速度堪比手机,每隔几个月就有新车亮相。更长的续航里程、更智能的自动驾驶功能、更出色的经济性,无一不在吸引着消费者的目光。各种新奇功能让人眼花缭乱,很容易勾起冲动消费的念头,总想着体验换车的乐趣。但朋友们可得注意了,选车时千万别忽略两个根本原则 ——安全性和经济性。
一、安全性:重中之重,不容忽视
安全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偏偏是厂家在宣传时容易一带而过的地方,这一点需要朋友们格外留意。那么,该从哪些方面判断一款车的安全性呢?主要可以从指标、用料和功能三个维度来看。
1. 指标方面
(1)碰撞测试成绩:这是衡量汽车安全性能的关键指标。国内有中汽研的 C-NCAP,国外则有欧洲的 E-NCAP、美国的 IIHS 等。大家可以去中汽测评官网(http://www.c-ncap.org.cn)查询相关信息。
(2)车身抗扭刚度:这个数值越高,意味着车身越坚固。在发生碰撞或者行驶在复杂路况时,车身结构能更好地保持稳定,从而为车内乘员提供更可靠的保护。大家可以向销售人员咨询,或者在汽车官网上查询到该数据。
(3)制动距离:它是衡量车辆制动性能的重要标准。制动距离越短,车辆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就能越快停下,安全性也就越高。
(4)麋鹿测试成绩:该测试用于评估车辆的紧急避险能力。成绩越好,说明车辆在高速避让障碍物时,稳定性和操控性越强,不容易发生侧翻或失控。大家还可以从汽车之家、易车、懂车帝等汽车专业媒体平台查询相关成绩。这些平台会对新能源汽车进行麋鹿测试,并发布详细的成绩和测评报告。
(5)视野盲区范围:车辆的视野盲区越小,驾驶员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就越全面,也就越能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这一点需要大家亲自试驾体验才能感受到。
2. 用料方面
(1)高强度钢材:车身大量使用高强度钢材能显著提升安全性能,尤其是 A 柱、B 柱、门槛梁等关键部位。需要关注车身高强度钢材占比,热成型钢占比等参数。
(2)铝合金材料:常用于碰撞吸能处和车身框架,既能保证强度,又能减轻车重。例如有些新能源汽车采用一体式压铸铝车身,能有效增加扭转刚度,吸收更多能量。
(3)防火阻燃材料:电池包外壳等部位使用防火阻燃材料,可降低火灾风险。
(4)硼钢:这种钢材强度极高,常用于车身关键部位。以沃尔沃 XC90 的笼式车身为例,33% 的超高强度硼钢构成了 “生存空间骨架”,能有效抵御碰撞冲击力。
(5)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轻量化的特点,可用于车身部件。在保证强度的同时减轻车重,能提升车辆的操控性能和制动性能,间接提高了安全性。不过,这一配置主要出现在豪华车上。
(6)低 VOC 内饰材料:车内大量使用低 VOC 材料,能减少甲醛、苯等有害气体的释放,保护驾乘者的健康,这属于生态安全方面的用料。
3. 功能方面
(1)主动刹车 / 前方碰撞预警:比如 AEB 功能,当检测到前方有碰撞危险时,能自动触发刹车或提醒驾驶员制动,有效避免或减轻碰撞事故的严重程度。现在这个功能已经是必备的了,如果还是选配,建议就不要考虑这款车了。
(2)安全气囊与气帘:数量越多,对车内人员的保护就越全面。
(3)车身稳定控制系统:像 ESP/ESC 等,当车辆出现失控倾向时,能通过分配扭矩来稳定车身,防止车辆侧滑或翻滚,是车辆重要的安全配置之一。现在这个功能也已经是必备的了,如果还是选配,建议不要购买。
(4)车道偏离预警:通过摄像头等传感器进行监测,当车辆偏离车道时,会及时提醒驾驶员,防止因疏忽或疲劳导致车辆跑偏而引发事故。
(5)盲点监测:能检测到车辆侧后方盲区的车辆,通过灯光或声音提示驾驶员,让驾驶员在变道时能及时了解周围情况,减少碰撞风险。
(6)自适应巡航控制:可以自动保持与前车的安全距离,根据前车速度调整自身车速,减轻驾驶员的疲劳,在长途驾驶或拥堵路况下,能降低追尾事故的概率。
(7)胎压监测系统:实时监测轮胎气压,当胎压异常时发出警报,避免因胎压不足或过高导致轮胎磨损、爆胎等问题,保障行车安全。
以上这些功能参数都是最基本的,各位朋友切忌被一些虚头八脑的,低频且无实用性的功能带偏节奏,而忽略重要的事情。总之,安全这件事一定要格外注意。
二、经济性:不只看价格,多维度考量
选车不能只看价格,还要考虑保险、维修保养、充电等多个维度。
1. 购车成本
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车)的裸车价往往高于同级别燃油车。同级别纯电动车价格通常比燃油车高 20%-50%,比如 15 万级的燃油车,对应的纯电车型可能在 18-20 万;插混车型的价差相对小一些,约为 10%-30%。
2. 使用成本
新能源车的使用成本明显低于燃油车,主要差异体现在能源、保养、政策福利等方面。
(1)能源费用:电费远低于油费,这是最 “省钱” 的地方。
电动车:每公里电费大约在 0.05-0.3 元。如果使用家用充电桩,每度电约 0.5-0.6 元,百公里电耗 10-15 度,那么百公里电费就是 5-9 元;使用公共充电桩,加上服务费每度电约 1.5-2 元,百公里电费 15-30 元。
燃油车:每公里油费大约在 0.5-1.2 元。百公里油耗 7-10L,油价 8-10 元 / L,那么百公里油费就是 56-100 元。
举个例子,一年行驶 1 万公里,电动车的电费大约在 500-3000 元,而燃油车的油费大约在 5000-12000 元,一年能省下 4000-9000 元。
(2)充电便利性
如果有家用充电桩(需要有固定车位):电费低(民用电价),还无需额外的服务费,从长期来看最划算。
如果依赖公共充电桩:需要支付 “电费 + 服务费”,有些时段服务费高达 1-2 元 / 度,这样成本可能接近甚至超过低油耗燃油车。
(3)保险费用
新能源车的保费普遍高于同价位燃油车,大约高 10%-30%,这是因为电池的维修成本较高。
(4)维护保养成本
新能源车由于结构简单(没有发动机、变速箱),保养项目少、频率低,长期成本明显低于燃油车。
常规保养:
纯电动车:主要是更换空调滤芯、检查电池和电机,每年 1-2 次,单次费用约 200-500 元,10 万公里的总成本约 2000-5000 元。
燃油车:需要更换机油、机滤、火花塞等,每年 2-4 次,单次费用 500-1500 元,10 万公里的总成本约 1-3 万元。
电池维护风险:
虽然多数品牌提供 “8 年 / 15 万公里” 的电池质保(部分车企提供终身质保),但要注意条款,比如有的会限制年里程,有的仅限首任车主。过保后,如果电池衰减严重(比如续航只剩 50% 以下),更换成本可能高达车价的 30%-50%,这一点需要提前评估。
(5)保值率:长期持有存在 “隐性亏损”
新能源车的保值率普遍低于燃油车,主要是因为技术迭代快(比如续航每年都在提升),以及人们对电池衰减的担忧。
燃油车:3 年保值率约 60%-70%(主流车型)。
新能源车:3 年保值率约 40%-60%(纯电车型更低,插混略高),冷门品牌甚至低于 30%。
如果计划在 3-5 年内换车,新能源车的 “折旧损失” 可能会抵消前期省下的油费和保养费,这一点需要谨慎考虑。
以上就是购买新能源车的一些指导建议,如果觉得今天的分享对你有帮助,记得点赞支持、收藏保存方便后续查看,也欢迎转发给身边的朋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