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也能造硬派越野车?"——当这台车长超4.8米、搭载3.5L V6发动机的大家伙出现在美国街头时,连普拉多车主都忍不住回头多看两眼。2025年4月,本田Passport带着4839mm的壮硕身材和285匹马力横空出世,却在中文互联网上掀起了一场"未上市先热议"的风暴。从洛杉矶车展的镁光灯到国内车迷的深夜讨论群,这款车用一组数据就戳中了越野爱好者的兴奋点:第二代四驱系统扭矩容量提升40%、响应速度提高30%、标配12个BOSE音响。但市场总是充满戏剧性,当理想L9月销破万、坦克500混动版订单爆仓时,本田Passport的"硬派宣言"更像是一记重拳打在了棉花上。
粗犷的车头设计藏着本田工程师的倔强。熏黑处理的蜂窝中网像一张钢铁巨网,与C型LED大灯组构成的脸谱,让人联想到美式肌肉车的力量美学。车身侧面那条贯穿头尾的腰线,如同武士刀划破空气的轨迹,配合外凸轮眉和全地形轮胎,硬派气质直接拉满。但真正让车迷心跳加速的,是打开车门后扑面而来的矛盾感——12.3英寸悬浮屏与实体按键并存,真皮座椅的橙色缝线在越野泥渍面前显得格外叛逆。这种"西装暴徒"式的设计哲学,恰好暴露了本田的纠结:既要满足北美市场对纯机械的迷恋,又放不下对智能时代的试探。
踩下油门的瞬间,3.5L V6发动机的轰鸣像是老派摇滚乐手的即兴solo。自然吸气特有的线性输出,让285匹马力化作连绵不绝的推背感,10AT变速箱的换挡逻辑比东京地铁时刻表还要精准。第二代i-VTM4四驱系统在沙地实测中,后轮扭矩分配比传统机械差速器快出0.2秒——这个数字在越野老炮眼里,相当于短跑运动员抢跑半个身位。但仪表盘上13L/100km的综合油耗,在92号汽油突破8元的今天,活像一张不断透支的信用卡。
当国产新能源车用插混技术把油耗砍半时,本田的执着更像是一场孤独的狂欢。2890mm轴距带来的阔绰后排,被理想L9的"皇后座"按在地上摩擦;12个BOSE音响的震撼音效,在问界M9的投影巨幕前黯然失色。更残酷的是,国内平行进口商报价单上"35万+"的数字,让本想咬牙冲动的消费者转头就订了坦克400 Hi4-T——后者不仅能上绿牌,馈电油耗还不到Passport的一半。这场面像极了数码相机时代的柯达,明明握着顶级技术,却输给了时代转身的速度。
深扒本田Passport的研发档案,会发现一组惊人的时间密码。从2019年北美首发到2025年换代,正好踩中中国硬派SUV市场从蓝海变红海的周期。当长城用Hi4技术包抄、比亚迪用云辇-P破局时,本田工程师还在为保留V6发动机和供应链扯皮。某位不愿具名的本田中国高管曾私下感叹:"我们比任何人都清楚2.0T+插混才是最优解,但总部的决策层还在为内燃机时代的荣光举杯。"这种割裂感,在Passport的方向盘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左手握着传承三十年的换挡拨片,右手边的语音助手却连方言都识别不清。
站在2025年的十字路口回望,本田Passport的困境恰似一面棱镜,折射出传统车企的集体焦虑。当它在美国市场用V6声浪征服66号公路时,中国消费者正在直播间抢购能自动脱困的增程式SUV。或许正如一位资深车评人所说:"越野的真谛从来不是排量大小,而是能不能带用户去看未曾见过的风景。"——这个时代需要的,早已不是更大的马力,而是更聪明的出行方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