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伦百年贵族放下身段,2万出头就能骑回家?凯旋这把火烧向了谁的钱袋子
上周三还是周四来着,记不太清了,反正就是晚上刷手机的时候,车友群里突然炸了锅。有人丢了张截图进来,说凯旋要搞个2万块的车进国内。我当时就笑了,心想这肯定又是哪个自媒体为了流量瞎编的。
凯旋啊,那可是我当年刚玩车时想都不敢想的牌子。朋友圈里骑凯旋的哥们,车钥匙往桌上一扔,那感觉都不太一样。
但这事儿越传越真,后来陆续有靠谱点的消息源也在说。我就寻思,这老外是不是真要玩大的了?
老实讲,降价抢市场这招我见多了。去年川崎不也把某款车的价格往下调了一截?但凯旋这波不太一样,一个动不动就五六万起步的牌子,突然掏出个2万出头的东西,这里面的道道,琢磨起来挺有劲的。
听说这车应该是基于他们那个Speed 400平台来的。398cc单缸水冷,马力大概在40上下吧,数据看着其实挺平淡。不过有朋友跟我说,这套动力系统据说是新开发的,什么双顶置凸轮轴、四气门,还搞了个反向平衡轴来减震动。具体细节我也没亲眼见过实车,都是听来的。
前几天跟几个老骑友在店里喝茶,他们都觉得凯旋这次可能来真的。为啥这么说呢?人家在印度那边不是跟Bajaj有个合资厂嘛,生产线据说跟英国本土一个标准。当然了,这种话厂家都这么说,实际效果得骑过才知道。
不过从逻辑上讲,用印度那边相对便宜的人工,加上批量生产摊薄成本,确实能把价格压下来。理论上讲,消费者花国产车的钱,应该能买到一台品质过得去的大贸车。但这个“理论上”,你懂的,很多时候跟实际还是有差距的。
说到单缸这个事儿,我个人觉得这可能是个双刃剑。现在技术是比以前强多了,单缸也能调得挺文明,不会像老式机器那样抖得厉害。但坦白说,单缸就是单缸,跟双缸那种感觉还是不一样。有些老玩家就喜欢双缸那个“咕噜咕噜”的声音,这个没法强求。
市场这块儿,我觉得有意思的地方在于——这车要是真来了,国产那些两万多的街车日子可能就不太好过了。本来靠价格优势活着,现在连这个都没了,品牌力又差一截,怎么玩?
日系那些进口小排,虽说性能确实好,但价格摆在那儿,四万多呢。面对凯旋这种有历史有故事的牌子,估计也得掂量掂量。还有国内那些搞复古的品牌,碰上正主了,这可咋整。
不过话说回来,买凯旋的人,很多时候买的不光是车。这个牌子背后那些东西——什么车主俱乐部啊、骑行活动啊、品牌文化啊,这些才是加分项。有个哥们跟我说,他当初买凯旋就是冲着这个去的,车反而是其次。2万块能进这个圈子,对有些人来说挺值的。
当然了,这事儿也不能想得太美。印度生产的车,品控到底行不行?我觉得还得观望观望。第一批吃螃蟹的人骑个半年一年,问题该暴露的都暴露了,那时候再说也不迟。
还有售后这块儿,挺让人担心的。配件价格会不会很贵?修车方不方便?这些都是实际问题。我见过太多买得起车修不起的案例了,尤其是进口车,零件一旦出问题,那价格能让你肉疼。
另外一个可能性,就是其他大厂会不会跟进。本田、雅马哈、KTM这些牌子手里不是没有全球化的平台产品,要是他们也开始往下打价格,那可就热闹了。到时候整个市场可能真要重新洗牌。
对咱们这些普通骑手来说,厂家卷起来未必是坏事。东西越来越好,价格越来越透明,选择也多了,挺好的。反正我是乐见其成。
最近还听说有些国产厂商已经在开会研究对策了,有的准备降价,有的打算升级配置。这种你追我赶的局面,最后受益的还是消费者。
说实话,凯旋这步棋下得挺妙的。不管最后卖得好不好,光是这个动作本身,就已经把整个池子给搅浑了。五年前谁敢想,2万多能买英伦品牌?
我的建议?先别急着下单。等等看,看看首批车主怎么说,看看售后网络建得怎么样,看看竞争对手怎么应对。买车这事儿,冲动是魔鬼。
不过不管怎么说,市场里多一条鲶鱼,总是让人期待的。周末去车行转转,说不定能看到实车了,到时候再跟大家汇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