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式市场遇冷销量骤减,唯理想独显功力,“大电池时代”是否已

谁也没想到,曾经被捧上天的“增程神话”如今也走下了神坛。 理想汽车的陨落,似乎给增程式的未来判了“死刑”。魏建军那句“打死不做增程”的名言,现在听起来颇有几分预言的味道。

难道,增程这条路真的要走到尽头了吗? 乘联会的数据就像一把手术刀,无情地解剖着增程市场的现状。 今年1-7月,增程式车型零售销量虽然有64.6万辆,但同比增幅已经大幅放缓,从5月份的巅峰51.5%一路跌到7月份的-11.4%。

增程式市场遇冷销量骤减,唯理想独显功力,“大电池时代”是否已-有驾

反观纯电车型,占比却在悄悄提升,今年1-7月已经达到新能源销量的60.9%。 此消彼长之下,增程式的处境显得格外尴尬。

理想汽车首当其冲,成了这场“退潮”中最显眼的裸泳者。 6月销量同比下滑24%,7月更是暴跌39.8%,8月也没能止住颓势,下滑40.71%。

曾经的“增程一哥”,如今却在泥潭里越陷越深。 理想汽车在财报中也承认,第三季度预计销量和营收都会大幅下滑。

那么,理想的陨落,是否就代表着整个增程市场的溃败呢?其他品牌的数据似乎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问界汽车7月终端销量中,增程式车型占比超过70%;深蓝汽车更是全面增程化;零跑的增程式车型也依旧能维持在50%左右的占比。

增程式市场遇冷销量骤减,唯理想独显功力,“大电池时代”是否已-有驾

甚至,连一些纯电品牌也开始试水增程技术,智己LS6的超级增程系统订单已经突破5万。 这不禁让人思考,增程真的要凉凉了吗?还是说,它正在经历一场“凤凰涅槃”,从1.0时代向2.0时代进化? 有人说,理想汽车的困境,是因为它太过于依赖增程1.0技术。

过去,增程车型的纯电续航普遍在100km-200km之间,这让“有电是条龙,没电是条虫”成了增程车主挥之不去的痛。 现在,增程正在朝着“纯电化”的方向发展。

更大的电池、更长的续航、更快的充电速度,成了增程2.0的关键词。 智己的"恒星"超级增程系统、小鹏的鲲鹏超级电动体系,都采用了800V架构和5C超充技术,纯电续航达到了450km级别。

增程式市场遇冷销量骤减,唯理想独显功力,“大电池时代”是否已-有驾

甚至有企业提出了增程2.0的标准:纯电续航350km,综合续航‌1369km。 这意味着,未来的增程车,将拥有更接近纯电车的驾驶体验,同时又没有纯电车的里程焦虑。

燃油系统将不再是主力,而仅仅是“备胎”。 当然,也有企业在探索融合路线,将传统插混和增程式的优势结合起来,再加上800V架构,提高补能效率。 对于理想汽车来说,转型不仅仅是all in纯电,更重要的是实现“增程2.0化”,推出800V架构+超充+350km纯电续航的增程车型。

只有这样,才能在新的竞争格局中站稳脚跟,守住原有的市场。 说白了,理想汽车的危机,是技术路线选择上的危机。

如果它不能在增程和纯电两条腿走路,而是执着于过去的“增程神话”,那么,被市场淘汰也是迟早的事。 理想的遭遇,也给所有新能源车企敲响了警钟:技术路线没有绝对的正确,只有不断的进化。

谁能抓住下一个风口,谁就能赢得未来。 那么,你认为增程的未来在哪里?理想汽车还有机会翻盘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