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理想汽车的话题又热闹起来了。
起因是理想的创始人李想在一次采访里说,他们家的那款纯电MPV,就是理想MEGA,虽然刚上市的时候被网上一些不好的声音黑得挺惨,但现在已经成了50万以上价位MPV里卖得最好的了。
这话一出来,大家就议论开了,有的人觉得理想这是在给自己打气,有的人觉得这可能是真的。
那么,这辆当初因为长相被很多人吐槽的车,到底经历了什么?
它现在的销量真的有那么好吗?
这背后反映出咱们国家现在汽车市场的一些什么新变化?
咱们今天就像聊家常一样,把这事儿里里外外掰扯清楚。
首先,咱们得回到一年前,看看理想MEGA这车刚出来的时候是个什么情况。
当时理想汽车可以说是信心十足,把MEGA当成了自家的“门面担当”,也是他们第一次尝试做纯电动车。
这车定位非常高,就一个版本,卖55万多,是理想所有车里最贵的。
从硬件上看,这车确实是下了血本的。
车身尺寸巨大,长宽高和轴距都奔着顶级MPV去的,车内空间没得说。
动力上,前后两个电机加起来劲儿不小。
最关键的是电池和充电技术,用的是宁德时代当时最新的麒麟电池,还支持5C超快充,宣传说充电十几分钟就能跑好几百公里,这在当时确实解决了很多人对电动车的续航焦虑。
车里的智能系统也都是顶级的,什么英伟达的芯片、高通的座舱芯片,内存给得也足,摆明了就是要打造一个移动的“智能豪华套房”。
按理说,这样的配置,这样的技术,应该能一炮而红。
可坏就坏在外观设计上。
理想MEGA为了追求极低的风阻,把车头设计得特别圆润,整个车身线条非常流畅,像个子弹头。
设计师的想法是好的,能省电,跑得更远。
可没想到,广大网友的联想能力太强了,很多人一看这个造型,就觉得它像个“大盒子”,甚至有人说出了更不吉利的比喻。
咱们中国老百姓买车,尤其是买这种拖家带口的大家庭用车,对外观的寓意和彩头是特别在意的。
这么一来,关于MEGA外观的争议就在网上传开了,对它的名声造成了非常大的打击。
李想后来说,当时是有组织的“水军”在故意带节奏,让他们吃了大亏。
不管是不是水军,反正这第一印象确实是没打好。
那么,一年过去了,李想说MEGA现在是50万以上MPV的销量冠军,这是不是在吹牛呢?
咱们得看数据。
从一些第三方机构公布的近一年的销量数据来看,在50万元以上这个非常细分的MPV市场里,理想MEGA的销量确实是排在第一位的。
但是,这个“第一”的领先优势并不大,排在第二的是老牌豪华MPV别克世纪。
这两款车的销量咬得非常紧,有时候这个月你多点,下个月可能就换成我多点,基本上是并驾齐驱的状态。
而且这里面还有一个价格的门道。
别克世纪的入门版价格是47万左右,比理想MEGA调整后53万的起售价要低不少,也就是说,想买一台高端MPV,进别克家的门槛更低。
当然,你要是追求顶配,别克世纪最贵的版本要将近70万,也比理想MEGA贵。
这就形成了一个很有趣的对比:理想MEGA用一个相对集中的价格,精准地吸引那些追求最新科技、喜欢纯电体验的家庭用户。
而别克世纪则用一个更宽的价格范围,覆盖了从高端商务接待到家庭使用的更多人群。
所以,理想MEGA这个“销冠”是有事实依据的,但它是在一个非常小众的顶级赛道里,和强劲的对手打了个平手,含金量有,但还没到一骑绝尘的地步。
说到这,可能有人会问,既然大家对外观那么在意,理想为什么不设计得保守一点呢?
李想的解释是,只要他的目标客户喜欢,那就是好的设计。
这话其实挺有道理的。
对于这种高价位的车来说,它本来就不是给所有人准备的,它只需要抓住那一小部分认可它的理念、欣赏它的独特、并且有能力为之买单的核心用户就行了。
而且,这种“子弹头”设计在汽车界也不是理想首创,像丰田、现代以前也出过类似的车,说明它在设计上是有其合理性的。
咱们再把眼光放宽一点看整个MPV市场。
理想MEGA现在一个月大概能卖1000台左右,对于一款50多万的国产纯电MPV来说,这个成绩已经非常不错了。
但你要知道,如果把价格降到30万左右,那市场规模完全是另一个量级。
比如像比亚迪的腾势D9,还有丰田的赛那和格瑞维亚,这些车型在卖得好的时候,一个月卖上万台都是常事。
这说明,对于绝大多数中国家庭来说,30万左右才是MPV消费的主流价位,50万以上仍然是一个相对小众的高端市场。
这个现象也反映在理想汽车自己的产品线上。
现在理想卖得最好的车,是他们家最便宜的理想L6,起售价24.98万;而销量最低的,自然就是最贵的理想MEGA。
这是一个非常正常的市场规律,没什么好奇怪的。
但值得我们关注的一点是,即便是理想最“入门”的L6,它的价格也牢牢地站在了25万这个坎上,这在整个中国汽车品牌里都是非常了不起的。
这说明理想汽车通过前几年的努力,已经成功地在消费者心里建立起了高端、智能、舒适的品牌形象,整个品牌的平均售价非常高,这是中国品牌向上突破的一个成功案例。
最后,咱们再聊聊竞争。
理想L6作为理想的销量支柱,去年的表现非常抢眼,在新势力品牌里仅次于华为和赛力斯合作的问界M7。
但是,今年小米汽车带着小米SU7横空出世,给市场带来了新的变数。
理想也很快做出了反应,给L6推出了5年免息的购车政策,目的就是为了稳住销量。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理想L6是增程式的SUV,小米SU7是纯电动的轿车,产品类型都不一样,怎么会竞争呢?
其实,这种想法是站在厂家角度看的。
要是站在咱们普通消费者的角度看,问题就简单多了。
假如你手上有25万到30万的预算,想买一辆开着舒服、坐着宽敞、用着智能的新能源车,那你去网上看车、去店里试驾的时候,是不是很可能把理想L6和小米SU7都列入备选清单?
它们的价格区间有很大一部分是重叠的,都把智能座舱和舒适性作为核心卖点,目标客户群其实是高度一致的。
过去,特斯拉Model Y虽然卖得火,但对理想L系列的影响没那么致命,因为Model Y的强项是三电技术和品牌光环,但在内饰豪华感、乘坐舒适度和车机智能化方面,跟理想比确实有差距。
可现在的小米SU7不一样,它在保证了不错性能的同时,把智能化和舒适性配置也做得非常到位,这恰恰是理想最擅长的领域。
所以,这两款车之间的竞争,是实实在在的,也是未来市场上一个非常大的看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