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保时捷,那个曾经象征奢华、性能和顶级汽车制造工艺的品牌,如今却面临有史以来最尴尬的境地:利润几乎归零。别的不说,听到前三季度惨淡的“成绩”时,我们一大家子聊到这事,都心里嘀咕着:这不是梦吧?百万豪车卖一辆才赚200元?还不如卖盒饭呢!关键是,有钱人会停止为保时捷这个名字买单吗?咱接着聊。
从“赚钱机器”到“亏损王”,保时捷也有今天?
不扯别的,咱先看数据,这事儿不能全凭感觉啊。今年前三季度,保时捷营收268.6亿欧元,相比去年同期小降6%,但直接扎心的还是利润,才4000万欧元,同比暴跌99%。去年同期,保时捷赚了40亿欧元,一年之间几乎都砸手里了。按车均算下来,卖一辆车赚的钱可能不够一顿人均吃烧烤的钱。你说,这里别是算错了吧,这差距都快跟天壤之别了。
这还真不是偶然。问题核心就在战略失误,这几年电动化转型一直压得保时捷喘不过气来。电动车市场你也知道吧,特斯拉带了个头,把传统车企全搅和进来。保时捷之前本来打算自家造电池,再来了个计划急刹车:电池自产取消,电动车型推迟上线。直接亏了27亿欧元,这可不是小钱,占前三季度营收的10%呢!这笔“学费”交得,别提多得劲儿了。
美国关税“甩锅”,车主买单才刚开始
你知道美国市场一直是保时捷的优势地盘吧?可偏偏这几个月,关税政策来了个狠招,对欧洲高端车的进口费用加倍“照顾”。保时捷前九个月的关税成本就飙到3亿欧元,全年差不多要到7亿欧元了。你说,这可咋整?他们不沉住气,还真有办法:直接涨价。这事儿保时捷的高管都公开说了,将会在未来几个月美国市场产品全面涨价。
想想都替这些车主捏把汗。消费情怀和品牌光环可真能撑住涨价吗?未来的买单人可能就是那些还想念保时捷身份象征的老车主了,但新年轻人未必会继续买账,毕竟电动车选特斯拉不好吗?
涨价也没法“保命”,裁员还让豪车品牌染了些“凡俗”
讲真,裁员这件事往往能最直观地反映企业的焦虑。保时捷今年紧急削减临时岗位是2000个,加上计划裁掉1900名正式员工,总共3900个岗位就这么没了。你将来再看保时捷的工厂,可能门口人都不如以前多。裁员公告一出,我们邻居安叔就叨咕:看吧,现在的豪车也开始变得“接地气”了,不敢随便张扬了。这话乍听着挺调侃,可回味起来还真扎心。
豪车光环还能撑住吗?
你是不是也会想,如果保时捷都开始焦虑,那整个行业是不是更难过?额,这还真不是偏见。传统车企这两年的压力确实肉眼可见。电动车浪潮带来的冲击,已经把不少“光鲜亮丽”的品牌卷进激烈竞争中了。比如这些年咱耳熟能详的特斯拉、蔚来这些后起之秀,技术上不输老牌,价格也更“亲民”,甚至省去了油费直接靠充电。
保时捷这一类燃油车为主的豪车,要么延长燃油车寿命,要么硬着头皮冲电动车市场。可是问题是,高端电动车市场挤破头了,消费者可挑的选择一大堆,保时捷就算品牌溢价强,价格涨来涨去,如果性能、体验跟不上,咱普通人也会犯嘀咕:这钱花得值不值?
一下吧,保时捷这次可不是简单的小风波,而是整个豪车行业的缩影。咱以后看豪车的标签,可能不再是“加价也抢不到”的光环了,而是“涨价还能撑多久”的问号。这场泡沫破裂的序幕,似乎已经拉开了。这事吧,其实看热闹不难,但要是真想从这场困境里学点东西,那就是:再强的牌子也要跟上时代,不然,谁都保不住衰退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