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X5,80多万的票价,结果这场戏,王先生却像被导演坑了剧本。谁能想到,刚买三个月,4S店一个电话,说是召回。行吧,召回就召回,毕竟宝马,谁还没点小毛病?结果半个月后取车,王先生发现仪表盘上的公里数从4343变成了4336。合着这宝马还能逆生长?7公里说没就没了,4S店还一脸平静地说“这很正常”。正常个鬼,王先生心里那个别扭劲,跟鞋里进了沙子一样,怎么抖都抖不掉。
想起那天他站在门口,天那么热,4S店里冷气开得呼呼响,服务员一边喝可乐一边说“放心,这不影响使用”。旁边等车的车主嘴角都在抽搐。王先生本来想发火,后来想想,发也没用,毕竟人家就是打太极的专业户。宝马售后,真不是谁都能玩明白的。
车提回家还没两天,仪表盘就开始玩灯光秀。今天一个胎压报警,明天一个发动机故障提示,后天索性来个全家福。王先生每天开车都像拆盲盒,坐进驾驶室前先深吸一口气,暗暗祈祷今天别又给自己制造小惊喜。老婆调侃他是“宝马焦虑症晚期”,朋友们则义愤填膺地在群里出主意,该曝光的曝光,该投诉的投诉。可真轮到自己,投诉电话洋洋洒洒打了一圈,得到的回复永远是“后台显示正常”,比自动答题还机械。
说起来怪有意思,网上一搜,发现西安王先生这种“公里数倒流”的奇遇,并不孤单。西宁的李女士也是,奔驰进厂两个月,不但病没治好,零件还少了一块。新换的配件卡得像拼乐高,修车师傅还一脸“我尽力了”的表情。明星们也没少踩雷,前两年有个体育圈大V豪车维修,出来导航全成了日文,直接在直播间吐槽,网友弹幕刷屏笑成一锅粥。你说这都什么年代了,修个车还能修出次元壁?
其实,豪车售后这事儿,真不是一两句能说清。电子系统复杂,技术门槛高,修理师傅一脸高冷,实际上有时候还真不如老王头的修理铺靠谱。数据说,国内高端车主售后满意度不到70%,比起合资小品牌还低。舆论场上的吐槽年年有,维权路上堵车的也不少。你看微博、知乎、汽车之家,随便搜下“宝马X5召回”“里程数异常”,都是一些车主的糟心日常。
有人说,买豪车就是买服务,结果服务成了笑话。其实哪有那么多神话,更多时候就是一地鸡毛。买车那一刻,觉得自己要和世界握个手,结果修车那一刻,发现自己还得和客服扯皮。数据摆这儿,2023年中国高端车售后投诉量同比增长20%,4S店和主机厂都把锅踢来踢去,消费者就是那个被踢来踢去的球。
王先生的心理变化,比股市还刺激。刚提车时,朋友圈晒照配文“人生巅峰”,召回那天,表情跟失恋差不多。老婆安慰他,“别想太多,不就7公里嘛。”可王先生哪能不琢磨,7公里没了,信任也跟着缩水。就像你点了外卖,打开盒子发现少了一块鸡腿,商家还一本正经告诉你“标准分量”,换你你信么?
有意思的是,4S店一边说这属于系统重置,一边又说数据没法恢复。你说宝马有多智能,里程还能倒着走?网友调侃“买个宝马,体验穿越”。评论区还有人写段子,“是不是技师修车的时候,顺带给车做了个返老还童?”笑归笑,车主心里却是五味杂陈。
其实豪车售后困局,背后是整个行业的透明度、服务意识都没跟上。厂商和4S店像打太极,流程绕得跟迷宫似的。投诉渠道看着多,真走一遍才知道,维权比登珠穆朗玛还费劲。普通人谁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到头来,80多万买回来的不光是宝马,还有一肚子气。
体育圈的明星也没少踩坑。某球星的法拉利进厂,结果修出来能开了,导航却变成了俄语。体育明星维权不容易,咱们普通人更别提。你说豪车技术再牛,服务跟不上,最后不就是个“高价低效”的段子?
说到这儿,真想问问屏幕前的你们,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窘境?车主和厂商之间,永远隔着一座看不见的山。你信数据,厂商信流程,最后信不过的还是自己那颗小心脏。谁还敢轻易换车?毕竟修个宝马都能遇上“公里数失踪”,下次是不是要担心座椅会说话?
这年头,买车像买彩票,修车像玩盲盒,售后像打怪升级。你要问我怎么选?我也说不好。反正留言区等你吐槽,咱们凑一桌麻将,把这7公里的谜团聊个明白。说不定,你下一辆车就不想买宝马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