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排位赛的成绩决定了车手在正赛中的发车顺序,其本质是一场单圈速度的较量,速度越快,发车位置越靠前。
一、排位赛赛制解析
排位赛分为三个阶段:Q1、Q2和Q3,采用逐步淘汰的方式确定车手排名。
Q1阶段,所有车手共同参与,时长18分钟。在这段时间内,车手们会尽可能多地完成圈速。Q1结束后,根据圈速快慢,前15名车手晋级Q2,后5名车手则被淘汰,其正赛发车顺序按排位赛成绩依次排在16-20位。
Q2阶段,时长15分钟,由Q1晋级的15名车手参与。重新计算圈速后,前10名车手晋级Q3,后5名车手被淘汰,其正赛发车顺序按排位赛成绩依次排在11-15位。
Q3阶段,时长12分钟,仅由Q2晋级的10名车手参与。最终,根据Q3的圈速快慢,决定车手在正赛中的发车顺位1-10位。Q3中圈速最快的车手将获得杆位,即正赛的第一位发车权。
二、排位赛轮胎策略
在Q1阶段,由于不限制轮胎种类,车手们通常会选择最软的轮胎以追求最快的圈速。
到了Q2阶段,规则规定进入Q3的车手必须使用在Q2中做出最快圈速的那套轮胎进行正赛发车。而未能晋级Q3的车手则可以自由选择轮胎。因此,实力雄厚的车队会综合考虑正赛轮胎使用情况,有时甚至会在Q2阶段使用中性胎或硬胎来确保正赛时可以使用更耐用的轮胎。
中游车队则更倾向于在Q2继续使用软胎,以争取进入Q3并获得更好的排位。
到了Q3阶段,由于无轮胎限制,所有车队都会为车手选择软胎以追求最快的圈速,从而争夺正赛发车顺位。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