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低空经济迈出关键一步,找到市区飞行测试净土,抢占天空交通

近年来,随着“低空经济”这个词被越来越多的人提起,大家都在畅想,未来城市的天空是不是也要像地面一样,有各种飞行器来往穿梭,构成新的交通网络?

这个听起来既科幻又让人期待的场景,在实际落地的时候,却面临着不少挑战。

特别是像上海这样人口众多、高楼林立的超大城市,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这些低空飞行器动起来,无疑是个巨大的考验。

上海低空经济迈出关键一步,找到市区飞行测试净土,抢占天空交通-有驾

毕竟,我们头顶上还有民航客机在飞行,低空飞行器不能随便乱飞,也不能给地面带来危险。

面对这样的难题,上海在探索低空经济发展上,可以说是迈出了非常关键的一步。

在今年7月24日举行的首届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上,一家名为上海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简称“上海低空公司”)的企业,就拿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上海方案”。

这个方案的核心,就是正式启动了位于闵行区的低空测试基地项目。

那么,这个测试基地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能让它成为上海发展低空经济的关键呢?

原来,这个基地选址在闵行区吴泾镇,这里原本是些化工厂,后来这些工厂搬走了,留下了一大片土地,被规划成了“战略留白区”,意思就是这片地暂时不开发利用,而是留作未来发展的重要空间。

这片区域不小,能够提供不少于200平方公里的广阔空域,专门用来进行低空飞行测试。

对于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来说,要找到这样一片既不影响现有民航飞行,又能稳定获得空域使用许可,同时在下方又不会因为测试产生其他危险,并且能够通过物理隔离来确保地面人员和财产安全的低空测试场地,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上海低空公司的总经理唐波就曾明确指出,这片测试基地来之不易,它的价值非常大。

可能有人会觉得,不就是找个空旷的地方飞飞机嘛,有什么难的?

但其实,这个闵行低空测试基地和我们平时想象的那些郊外空旷的试飞场完全不一样。

它最大的特点是,这片场地内部并非一片平坦,而是密布着生产设施、各种楼宇,甚至还有码头。

这听起来有点奇怪,测试飞行器不是应该在越空旷的地方越好吗?

恰恰相反,正是因为这些复杂的地面环境,才让这个基地显得与众不同,它构成了一个城市低空飞行的“全景实验室”。

为什么要这么设计呢?

因为未来的低空飞行器,比如飞行汽车、城市配送无人机等等,它们最终是要在城市里飞行的。

它们需要学会如何在高楼大厦之间穿梭,如何避开障碍物,如何在有风、气流复杂等城市特有的环境下保持稳定。

上海低空经济迈出关键一步,找到市区飞行测试净土,抢占天空交通-有驾

如果只在空旷的郊外测试,就无法模拟这些真实的城市飞行场景。

而闵行这个基地,正好解决了这个核心问题,填补了国内在模拟城市复杂环境方面测试基地的空白。

在这里,低空飞行器可以反复进行测试,了解自己在真实城市环境中的表现,从而不断改进技术。

可以预见,未来在这个测试基地里,将会有多种类型的飞行器、由不同的运营主体,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进行融合飞行测试。

比如,可能会有载人飞行器和货运无人机同时飞行,它们如何相互避让,谁有优先飞行的权利,也就是所谓的“空中路权”,这些都将在这里进行探索和实践。

这些测试和探索,将为未来低空交通规则的制定,提供宝贵的“上海样本”,也就是上海的经验和方案。

闵行低空测试基地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验证的平台,它更被定位为低空产业生态的“超级孵化器”和“加速器”。

这意味着,它不光是为了测试飞行器,更是为了带动整个低空经济产业链的发展。

目前,上海低空公司已经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们和国内顶尖的大学,比如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科研院校,以及通信、气象、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几十家行业领头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这样的合作模式,能够形成一个从技术研发、产品验证到最终应用推广的完整创新链条,让低空经济从概念真正走向实际。

在博览会上,上海低空公司也公布了他们接下来一年的重点工作计划。

这些计划包括:要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的低空产业创新生态圈,要制定一套上海自己的低空标准体系,要打造各种工业测试场景,要建立一个上海市级的低空飞行服务中心,还要规划好低空基础设施的建设。

这些具体的举措,都在加速构建上海低空经济发展的全方位产业生态,让低空经济能够健康、快速地成长。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低空公司还计划构建一个覆盖各种场景的测试场网络,这不仅仅局限于上海市内。

在上海本地,他们会探索海岛、城市、检验检测、工业无人机、重载物流、北斗导航、智慧农业等多种应用场景的测试。

同时,他们还会把测试的范围扩大到上海市以外,去寻找一些极端环境,比如高湿度、高腐蚀、海上高盐、极高温、极寒以及高原等场景进行测试。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上海低空经济迈出关键一步,找到市区飞行测试净土,抢占天空交通-有驾

原来,上海有很多低空经济企业,他们有大量的海外订单,而这些订单往往需要飞行器在特定环境下进行测试。

比如,中东地区的天气炎热干燥,如果要在国内模拟这种环境进行测试,就可以省去企业出国测试的麻烦和成本。

上海低空公司相关负责人就举例说,上个月他们已经在新疆找到了能够模拟中东环境的场地,这样上海的企业就不用大老远跑到国外去试飞了,这大大方便了企业,也提升了效率。

此外,上海市级低空飞行服务中心的建设也备受关注。

这个中心的功能,就像是低空飞行领域的“交通管理局”,它将为所有低空飞行的运营主体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包括空域的管理和申请等。

它的建立,将率先形成低空公共服务的示范,让低空飞行的企业能够更方便、更规范地开展业务。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上海低空公司已经和上海气象局、时的科技等低空经济领域的企业,以及上海汽检、上海各大高校、科研机构、金融机构和低空相关的行业协会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同打造多个新的平台。

可以预见,这些不同的平台将聚焦在不同的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它们将共同构成上海低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也能够构建起整个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比如,上海低空公司将与时的科技和上海汽检联合探索新型航空器的检验检测工作。

这就像我们平时开的汽车每年都需要年检一样,新型的航空器也必须通过严格的检测环节,才能消除安全隐患,确保飞行安全。

但因为新型航空器的型号种类繁多,不像汽车那样已经形成了统一的行业标准,所以,如何为这些新型航空器制定出像汽车一样的行业标准,还需要整个行业共同去摸索和努力。

上海低空公司成立于去年12月,虽然时间不长,但它却是全国最早成立的省级国资背景的低空经济平台之一。

它肩负着搭建和运营上海市低空设施网、空联网、航路网、服务网“四张网”的重要任务。

这“四张网”是发展低空经济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但在此之前,这片领域几乎还是一片空白。

因此,不仅上海本地的低空经济企业对他们的工作充满期待,全国乃至整个行业的相关方也都对上海的每一步进展保持着密切的关注。

从博览会当天上海低空公司发布和签约活动现场座无虚席、甚至后排都站满了听众的场景,就能真切感受到行业对他们的集体期待有多高。

可以说,上海低空公司正在做的,正是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

他们从最基础的标准制定、规则建立、设施建设以及场景搭建开始做起,每一步都走得非常扎实。

正是这种脚踏实地的努力,将为未来“天空之城”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必将有力推动低空经济从一个美好的设想,一步步变为触手可及的现实。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