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在马路上瞅见那种老年代步车,我得承认,心里头多少有点烦,尤其是遇到快迟到的时候,看着它慢腾腾地横在路上,不禁想:这玩意儿到底凭啥这么堂而皇之地出现?可要是认真琢磨一下,问题其实远比表面复杂得多,“讨厌”后面藏着的,是我们一直没仔细看过的现实。
先问一句,你有没有坐过老年代步车?或者是不是家里老人也用过这车?有些人啥也没亲身体验过,就一口咬定这些车都是“马路杀手”,仿佛一上路就把整个城市交通搅乱了。但事实真是这么单纯吗?老年代步车这几年的流行,说白了是市场和需求双向奔赴的结果。买不起小轿车也不敢骑电动自行车,腿脚又不利索的老人,代步车简直就是救星——价格不贵,速度不快,安全感满满。
但问题来了,这东西究竟算什么车?是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说老实话,咱们绝大多数人都分不清。相关的法律规定根本模糊,看着像有门有窗的“小汽车”,实则既不能挂牌也没有保险,有事故了还是麻烦一箩筐。你道交通部门有时候也难办——你说让它上机动车道吧,跟大车混行追尾了谁负责?挤在人行道上又挺碍事,非机动车道里还跟自行车抢地方。恍惚间,这玩意儿就成了城乡交通里一道谁也不敢明说、谁也搞不定的风景线。
再问问自己,我们为什么会对老年代步车产生偏见和不满?是不是只看到了一方面的麻烦,却忽略了背后成千上万老人的需求?还是我们被“安全”这根神经牵着鼻子走,看到新闻里的事故就自动把所有老年代步车变成马路上的不定时炸弹?可仔细琢磨,路上的危险,光靠把老人挡在家里真能解决?假如你有个七十岁老父亲,每天要出去买菜,你同时又要上班,能不能保证天天推着他走?现代城市和家庭真的给老人留了多少安全、便利的空间呢?
其实,老年代步车的流行背后是残酷的社会现实。说白了,绝大部分老人生活不像我们想的那么美好,无论是子女陪伴还是社区服务,能落到实处的少之又少。这些代步车,是他们独立出门的最后倔强。如果把它们一刀切地禁了,你让这些人靠什么走完下半辈子?
当然我承认,其中有不少人开车压根就不懂交通规则,把马路当自家院子,逆行、闯红灯见怪不怪。甚至有些厂家为了挣钱,车子根本不做标准化设计,安全没保障、动力夸张,一旦出事连保险公司都不认账。这其实是无序市场和监管缺位的结果。我们指责“讨厌”,实际该批评的,是管理的不作为,是规则的混乱,是厂家只顾赚钱不管百姓死活。
再说回交通本身,假如你问我,“把老年代步车赶下马路,是不是就能解决交通安全问题?”我敢说,根本不可能。城市交通里,问题从来不是一两样车造成的,骑车抢道、开车乱停的年轻人也不少见,快递小哥横冲直撞、私家车乱停车,哪个不是社会治理的老大难?
所以我以为,解决老年代步车上路的乱象,核心还得是“分类管理”、“标准出台”和“多元包容”。一方面,国家和地方政府赶紧把法律法规补全,把老年代步车纳入成熟的交通体系,分清它是“慢速电动车”还是“残疾人专用车”,统一办证、统一保险,谁闯祸谁负责,不能让一部分无良商家钻空子,也不能让老年人在灰色地带被两头夹击。
另一方面,城市公交和社区服务也得跟上。比如部分老龄化严重的地段,多开低速公交专线,设立助残助老服务站,让真的有需求的老人少一点无奈。不是所有行动不便的老人愿意开这玩意儿,大部分是无路可选。谁要是觉得这些措施麻烦,再想想自己上学那会儿,公交卡打折、学生票,为什么能有优惠?同样道理,老龄社会来了,服务跟不上,难道让老人家都坐家等死吗?
更重要的是,我们年轻人是不是能学会一点换位思考?天天抱怨老年代步车讨厌,或许应该想想,有一天自己也会老,这世界是不是还愿意给我们留一条自由出行的路?许多问题,一旦拉长时间线,也许就不那么简单了。
当然,不能否认,强化交通法规宣传和驾驶员技能培训很有必要。搞个强制考证,连自行车都能有驾照,为什么老年代步车不能有?社区、街道、老年大学发起“代步车安全周”,手把手教老人如何规范驾驶,也许效果比在网上批判来得实际。相反,如果什么都不管,一次事故之后全网喊禁,矛盾越积越深,到最后受害的还是最底层最弱势的人。
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觉得,我是不是有点站在老年人“洗白”老年代步车了?其实我只觉得,问题复杂得很,不能用一个“讨厌”就一票否定,也不能全靠道德绑架让大家忍着。如果我们真的想让城市生活更美好,那就得琢磨如何让规则更透明,让管理更到位,让需求更被看见。
最后还得问一嘴,这篇文章你怎么看?是不是觉得老年代步车“讨厌”?有没有家里老人靠它解决过出门难题?你希望城市怎么管理,让“讨厌事”变得“不讨厌”?如果答案有点踌躇,恭喜你,你正在像个“成年人”一样思考了。
未来,我们还是一天天变老。希望有一天,轮到我们自己出门时,城市能留出一条既安全又体面的路,不至于让后辈把我们当“讨厌的麻烦”。这,可能才是真正的文明。
以上如果觉得还有点意思,关注我,每天给你来点掏心窝子的干货文章,也许比新闻更有意义。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