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车企裁员11万,中国反成救世主?还是来抢地盘的?唐唯实放话:特斯拉活不过10年

欧洲车厂正在大规模裁员,一年内就砍掉了11万个工作岗位,但中国的汽车品牌却在欧洲卖得风生水起。 Stellantis集团的前老板唐唯实甚至抛出惊人预言:特斯拉十年内会彻底消失! 欧洲的汽车业到底怎么了? 中国是来救场的,还是来抢地盘的?

欧洲车企裁员11万,中国反成救世主?还是来抢地盘的?唐唯实放话:特斯拉活不过10年-有驾

根据德国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的报告,仅仅过去一年,德国就消失了11.4万个工业岗位,其中汽车制造业最惨,被砍掉了5.15万个职位。 像大众、奔驰这样的老牌巨头,都不得不宣布削减成本的计划以应对寒冬。

欧盟设定了极其严格的排放法规,要求汽车企业必须向电动化转型,甚至计划在2035年禁售新的燃油车。 但另一方面,由于俄乌冲突引发的能源危机导致电价飞涨,欧盟自己却推迟了原定1000亿欧元的电动汽车投资计划。 这种政策上的左右互搏,让车企们无所适从,成本大幅增加。

欧洲车企裁员11万,中国反成救世主?还是来抢地盘的?唐唯实放话:特斯拉活不过10年-有驾

2023年前九个月,中国向海外出口了232万辆新能源汽车,核心市场就是欧洲,比利时和英国消费者对中国电动车尤其青睐。 尽管欧盟在去年10月对中国汽车加征了关税,但中国汽车的出口量依然暴涨,今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长了52%,9月份单月出口30万辆,增速达到66%。

中国车靠的是极高的性价比,同样配置的车型,中国品牌的价格比欧洲本土产品低30%以上。 比如比亚迪海鸥在德国售价2万欧元,比同级别的大众ID.3便宜了1.2万欧元,蔚来ET7在挪威的价格也比奔驰EQS低了20万挪威克朗。

欧洲车企裁员11万,中国反成救世主?还是来抢地盘的?唐唯实放话:特斯拉活不过10年-有驾

在这种背景下,唐唯实提出的“中国机会”引起了广泛讨论。 他认为,中国车企可以趁机收购欧洲濒临倒闭的工厂,或者增持欧洲车企的股份,这既能帮欧洲保住部分就业,也是中国扩张的好机会。

欧洲工厂能借助中国的资金和产业链活下去,中国车企也能更快本地化生产,避开贸易壁垒。 但另一种声音警告,这可能导致欧洲汽车业逐渐丧失主导权,最终被中国品牌整合或替代。

欧洲车企裁员11万,中国反成救世主?还是来抢地盘的?唐唯实放话:特斯拉活不过10年-有驾

整个局势因为一起半导体事件变得更加复杂,荷兰政府近期强行接管了闻泰科技旗下的安世半导体公司,这家公司是中国重要的芯片企业。 这一举动导致安世半导体内部员工流失,部分生产线停摆。

影响立竿见影。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公开表示,安世半导体的芯片供应短缺正在加剧,很多欧洲车厂可能面临停产风险。 据供应链分析公司Prewave的报告,欧洲包括汽车、航空航天在内的七大行业,86%的龙头企业都高度依赖安世半导体生产的芯片。

欧洲车企裁员11万,中国反成救世主?还是来抢地盘的?唐唯实放话:特斯拉活不过10年-有驾

这件事把欧洲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暴露无遗,德国车企首当其冲,本来已经因裁员和成本压力喘不过气,芯片断供无疑是雪上加霜。 现在摆在欧洲面前的选择很现实:要么向荷兰政府施压,要求其恢复与中方的合作并赔偿损失,要么加大吸引中国投资,稳定供应链。

闻泰科技已提出恢复芯片出口的条件,包括恢复前CEO职务,并要求荷兰政府撤销不实指控。 下一步怎么走,压力来到了欧洲这边。

欧洲车企裁员11万,中国反成救世主?还是来抢地盘的?唐唯实放话:特斯拉活不过10年-有驾

唐唯实在他的新书中对行业格局做出了大胆预测,他认为,未来全球最终能存活下来的汽车制造商可能只有5到6家。 他点名了日本的丰田、韩国的现代,以及中国的比亚迪和吉利。

对于欧洲车企,他的评价是“无力改变现状”。 而关于特斯拉,他预测十年后它将彻底从汽车行业消失。 他的理由是,中国车企在效率和成本控制上已经超越特斯拉,埃隆·马斯克未来的重心会转向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其它领域。

欧洲车企裁员11万,中国反成救世主?还是来抢地盘的?唐唯实放话:特斯拉活不过10年-有驾

欧洲汽车产业正站在十字路口,是继续在贸易保护和政治正确中挣扎,还是务实面对中国产业链的优势,选择合作求生? 唐唯实的预言或许偏激,但确实点出了当前的残酷现实。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