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十万块钱左右的纯电动小车,几年前咱们普通老百姓脑子里蹦出来的第一个选项,大概率就是比亚迪海豚。
这款车当年凭借着那套挺新颖的“海洋美学”设计,加上比亚迪自家e平台3.0的技术底子,一上市就成了爆款,几乎是以一己之力,把整个A0级纯电车市场给带火了,成了许多家庭添置的第一辆新能源车。
但是,现在这个市场,变化快得让人眼花缭乱,四年时间没有进行脱胎换骨般大改款的海豚,似乎也遇到了一点瓶颈。
最近,网上流传出几张新款海豚的测试车照片,虽然车子被伪装材料包得严严实实,但还是立刻引起了大家的热议:这位曾经的销量冠军,在面对如今市场上层出不穷的“后浪”时,这次改款到底能不能让它重新夺回王座呢?
咱们得先实事求是地分析一下,海豚现在面临的处境。
问题核心就出在“四年”这个时间点上。
在过去燃油车的时代,四年进行一次中期改款,七八年才换一代,大家觉得很正常。
可是在今天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这个速度已经明显跟不上节奏了。
大家可以想想,这四年里,我们的手机更新了多少代?
车机系统的流畅度和智能化程度提升了多少?
智能辅助驾驶功能从少数高端车型的专属,下放到了多少十来万的家用车上?
市场竞争就是这么激烈,你稍微一停步,别人就已经冲到你前面去了。
数据是不会骗人的,就拿近期的销量来看,海豚一个月卖两万多台,这个数字单独拿出来看,依然非常亮眼,是妥妥的热销车型。
但问题在于,它的头顶上出现了更强大的对手。
比如五菱推出的缤果,凭借更低的入门价格和同样出色的空间利用率,一上来就跟海豚展开了贴身肉搏,月销量经常能冲到三四万台,硬生生从海豚的市场份额里挖走了一大块。
这还只是一个方面,在更低的价格区间,还有像吉利熊猫mini这样的小车,虽然尺寸更小,但五六万块钱就能拥有一台能遮风挡雨的电动车,对于那些预算非常有限的消费者来说,吸引力同样巨大。
这种上有同级新秀的强力压制,下有更低价位车型的市场分流,让曾经在这个级别一家独大的海豚,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那么,这次曝光的新款海豚,到底准备了哪些“秘密武器”来应对挑战呢?
咱们可以根据这些谍照和一些行业内的传闻,来仔细分析分析。
首先,最直观的变化就是车身形态的彻底重塑。
现在的海豚,造型圆润饱满,有点像一台小型的MPV,这种设计在当时很独特,也很有亲和力,但从空间利用率和审美疲劳的角度看,确实有优化的空间。
而从新款测试车的轮廓来看,它的变化非常大。
车头的A柱明显向后移动了一些,这会让整个车头看起来更加修长,也改善了驾驶员的视野。
车尾的C柱则变得更加垂直、硬朗,车顶的线条也趋于平直。
这些设计上的改动,翻译成我们普通人能听懂的话就是:它正在从一个可爱的“小胖墩”,转变成一个更符合主流审美的、线条更干练的标准两厢车。
这种改变绝不仅仅是为了让车子更好看。
对于汽车设计来说,形态的改变往往直接关系到内部空间。
A柱后移,可以让车内的前排空间感更好。
而C柱变直立,带来的好处就更直接了,它能实实在在地增加后排乘客的头部空间,以后坐个高个子在后排,就不用担心顶头了。
同时,后备箱的垂直高度也会得到提升,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更方便地竖着放一些比较高的物品,比如儿童安全座椅或者折叠自行车,实用性大大增强。
这些都是现款海豚车主在日常使用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小槽点,看来比亚迪这次的改款是带着解决方案来的。
除了看得见的外观,更重要的升级在于那些看不见的“内功”。
根据传闻,新款海豚可能会应用两项比亚迪最新的核心技术,一个是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另一个是可能会首次采用的后轮驱动布局。
这两个技术名词听起来可能有点复杂,但实际上它们对我们的驾乘体验影响巨大。
先说CTB技术,简单来说,过去的车是车身下面挂着一个独立的电池包,而CTB技术则是把电池包的上盖直接做成了车厢的底板,让电池和车身结构融为一体。
这样做的好处是多方面的:第一,车子的重心会变得更低,开起来会感觉更稳当,高速过弯的时候车身晃动会小很多;第二,车身的整体刚性会更强,就好像在车底加了一块巨大的加强筋,安全性自然更高;第三,也是对乘坐体验最直接的改善,它能有效降低车内地板的高度,让我们坐在车里的时候,腿部空间更舒展,脚下也更平坦。
再来说说后轮驱动。
在十万这个价位的家用小车上使用后轮驱动,这在以前是很少见的。
大部分这个级别的车都是前轮驱动,是发动机“拉”着车走。
而后轮驱动则是“推”着车走,这种驱动方式能带来更好的操控性,比如转弯半径会更小,在城市里那些狭窄的停车场或者老旧小区里掉头、停车会更加灵活自如。
而且,后轮驱动在加速时,车身的姿态会更平稳,驾驶感受也更高级一些。
这次谍照中一个有趣的细节,就是新车似乎增加了一个前备厢,这也从侧面印证了采用后驱的可能性。
因为驱动电机等主要部件都移到了车身后部,车头部分自然就多出了储物空间。
这个小小的空间虽然不大,但用来放充电线、洗车工具或者一些有异味的物品,可以说是非常实用了。
当然,新的设计和技术也带来了一些新的疑问。
比如,后驱布局会不会因为传动轴等部件的存在,而侵占一部分后排中间乘客的腿部空间?
充电口现在位于右前翼子板,新的前脸设计会不会改变它的位置,让日常充电变得不那么方便?
内饰方面,现款海豚已经用上了悬浮式大屏和怀挡,设计上已经比较主流,考虑到成本控制,新款可能不会有颠覆性的改动,但在用料和细节处理上能否带来一些惊喜?
最后,也是大家最关心的一点——价格。
现在的市场环境,竞争对手们都在通过降价来抢占市场。
新款海豚带着一身的技术升级而来,是会保持现有价格,用“加量不加价”的策略来提升性价比,还是会因为技术成本的增加而顺势涨价呢?
这无疑是摆在比亚迪面前的一道难题。
不过,考虑到比亚迪强大的供应链整合能力和成本控制水平,给出一个有竞争力的价格还是非常有可能的。
如果新款海豚能在外观、空间、技术上实现全面进化的同时,价格还能维持在现有水平,那么它重新夺回销量冠军的宝座,希望还是非常大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