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必看!10年老司机教你3招,快速判断安全车距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开车在路上,特别是高速上,总感觉前面那辆车离自己不远不近,这个距离到底安不安全,心里头其实没个准谱。

有时候一走神,或者前车稍微点一下刹车,自己就得跟着一脚急刹,心都提到嗓子眼了。

这可不是小事,根据咱们国家像杭州高速交警部门的统计,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交通事故,根子就出在车距保持得不够上。

新手必看!10年老司机教你3招,快速判断安全车距-有驾

说白了,就是跟得太近了。

国外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英国一项权威研究发现,十次追尾事故里头,有九次都是因为后车司机没能跟前车保持一个安全的距离。

这事儿其实挺有意思的,我们的大脑在判断很多事情上都很厉害,比如一个球飞过来,我们能下意识地判断是接住还是躲开,但在判断前后车距这种事上,却常常出错。

主要是因为车子在动,我们也在动,两个相对运动的物体,尤其是在速度变化不大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很容易产生一种“它离我还远”的错觉。

所以,光凭感觉来开车,有时候真的不太靠谱,咱们得学点实实在在的法子,给自己的眼睛和大脑装上一个“测距仪”。

咱们先说一个国际通用,而且被无数交警和老司机验证过非常有效的方法,叫做“三秒法则”。

这个方法听起来好像有点玄乎,但操作起来特别简单,而且科学依据十足。

你在开车的时候,先在路边找一个固定的东西当参照物,可以是一根电线杆、一块广告牌,或者路面上一道显眼的标线都行。

然后,你就盯着前面的那辆车,等它的车尾正好通过你选的那个参照物的时候,你就在心里开始匀速地默念:“一千零一、一千零二、一千零三”。

这三个词念下来,时间差不多就是三秒钟。

念完之后,你再看自己的车头在什么位置。

如果你的车头还没到那个参照物,那就说明你和前车的距离是安全的。

要是你刚念到“一千零二”,车头就已经到了,那可就得注意了,这说明你跟得太近了,得赶紧松开油门,把速度降下来一点,把距离拉开。

为什么非得是三秒呢?

这里头有科学道理。

一个正常的驾驶员,从看到前方有危险情况,到大脑做出反应,再到脚踩下刹车踏板,这个过程大概需要1.5秒。

新手必看!10年老司机教你3招,快速判断安全车距-有驾

剩下的1.5秒,是留给车辆制动和应对突发情况的缓冲时间。

你想想,在高速上如果车速是每小时100公里,一秒钟车子就能开出去差不多28米,1.5秒的反应时间里,车子就已经在毫无制动的情况下跑了40多米了。

这三秒钟留出来的距离,关键时刻就是救命的距离。

这个方法绝不是纸上谈兵,现在我们国家的智能交通系统都在应用这个原理。

比如在宁波的一些高速路段,就安装了“车距智能检测系统”,它会自动监测路上车辆的跟车时间,一旦发现有车跟车时间少于3秒,路边的电子显示屏就会马上提醒,直接点名“某某车牌号,车距不足”。

自从用了这个系统,那段路的追尾事故率下降了超过三成。

你看,连高科技都在为这个简单的方法背书,咱们自己开车就更应该把它记在心里了。

当然了,这三秒只是一个基础标准,如果天气不好,比如下雨天,路面湿滑,刹车距离会变长,那你就得把时间延长到四秒甚至五秒。

要是前面跟着的是一辆大货车,它车身大,会挡住你很大一部分视线,你也得多留出点距离和时间,给自己一个更开阔的观察空间。

除了用时间来算,我们还可以用自己车上的参照物来做一个更直观的判断,尤其是在市区里开车,走走停停的时候特别好用。

咱们就以最常见的家用小轿车为例。

当你坐在驾驶座上,眼睛平视前方,如果你的车头前边缘正好能看到前面那辆车的后轮轮胎接触地面的位置,这个时候,你和前车的距离大概是在5米左右,这个距离在城市拥堵路段是比较安全的,既不容易被加塞,也留有足够的反应余地。

如果你的视线里,车头已经盖住了前车后保险杠的下边缘,那距离就缩短到大概3米了,这时候就得提高警惕了,脚最好从油门上挪开,放在刹车上备着。

万一你的车头已经把前车整个保险杠都挡住了,只能看到后备箱盖了,那说明你们的距离已经非常近,可能连1米都不到,这时候必须立刻准备刹车,再往前凑就相当危险了。

同样,我们也可以通过后视镜来判断后车的距离。

准备变道的时候,你看一下右边的后视镜,如果后方的车在镜子里只占了大概三分之一的大小,而且你能看清它完整的车身,那说明它离你还有一段比较安全的距离,大概在15米开外,这时候变道是比较稳妥的。

但如果后车在镜子里已经占了一半甚至更大的面积,车头的样子都看得清清楚楚,给你一种很强的压迫感,那它离你就非常近了,可能都不到5米,这时候千万不要有任何变道或者急刹车的想法,稳住方向盘才是最要紧的。

新手必看!10年老司机教你3招,快速判断安全车距-有驾

还有一个更简单粗暴,但非常实用的经验,就是把你的车速和车距直接对应起来。

很多有经验的老师傅都是这么干的。

简单来说,就是你的车速是多少公里每小时,你就至少要保持多少米的车距。

比如,你在城市快速路上开到每小时60公里,那你和前车的距离就应该保持在60米以上。

60米有多远呢?

大概就是7辆普通小轿车首尾相连那么长。

如果在高速上开到每小时100公里,那车距就必须拉大到100米以上,这差不多就是一个标准足球场的长度。

这个方法背后的逻辑也很简单,车速越快,车辆从刹车到完全停住所需要的距离就会成倍增加。

时速100公里的时候,就算车子性能再好,刹停也需要40米左右,再加上你个人的反应时间里车子又往前冲出去的几十米,算下来100米是一个非常必要的安全保障。

掌握了这些方法,我们还要在心里建立起两个非常重要的意识。

第一个是“防御性驾驶”的思维,说白了,就是你得把问题想得复杂一点,永远假设你前面的那辆车随时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突然急刹车。

有了这种心理准备,你自然而然就会和它保持距离。

第二个是“动态调整”的意识。

路况和环境是不断变化的,我们的驾驶策略也要跟着变。

不能死守一个规矩。

比如,很多人有个误区,觉得自己的车贵,性能好,刹车灵,就可以跟得近一点。

但实际测试数据告诉我们,就算是上百万的豪车和十几万的普通家用车,它们的百公里刹车距离差距可能也就两三米,在真正紧急的情况下,这几米根本起不到决定性作用。

还有人为了防止别人加塞,故意紧跟前车,这其实是典型的“路怒症”表现,不仅危险,而且实际上会降低整个车流的通行效率。

研究表明,保持合理的车距,反而能让驾驶过程更平顺,减少急刹车的次数,让大家都走得更快更安稳。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