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了新能源车才知道的10个真相,后悔知道太晚,早看少踩坑电车不仅车险贵充电复杂,续航焦虑让人心惊肉跳还得在4S店维保真麻烦

开了新能源车才知道的10个真相,后悔知道太晚,早看少踩坑

1. 电车的保险真心贵得让人心惊。以前油车,车险两千多,最多三千。现在的电车保险,起码五六千(这是我身边的朋友领奖证的数,估计市面上可能还会高点)。不过我自己保险刚去年续的,查了下,才2200多,偏便宜点。嗯,但确实比油车贵。反正这些钱也不亏,能保障点啥,也就安心一点嘛,但如果不出重大事故,就觉得多交的钱还挺冤的。

开了新能源车才知道的10个真相,后悔知道太晚,早看少踩坑电车不仅车险贵充电复杂,续航焦虑让人心惊肉跳还得在4S店维保真麻烦-有驾

2. 充电费复杂了。不止电费,像我这儿家里装了个快充桩,充满快也就十几块。这点还行。但是,有很多充电站会收服务费,一充就是2块钱,感觉就像是加油站的服务费一样,即便只是个充电器,不知道怎么就收多了。北京这边的情况还算简单,没峰谷价,也就是说一度电永远在0.4块左右,但别以为这样就便宜。

3. 开高速的电车,有点心跳加速。速度一过100公里/小时,电量就像水一样哗哗掉。前几天我试驾了一次长途,开到120,发现剩余电量明显比平时少了10%。设想一下,路上没有充电站,我开着燃油车长途,无所谓油耗,油箱一多,总也跑不完,但电车不一样。尤其高速,电池温度也会提升,加速放电,犹如耗费点糖。在高速上全程开空调,能耗还比市区高2成。

4. 维保套路深。电车买了之后,基本非得去4S店修理保养,那边大喇叭一吹,电池要每年检测一次,换滤芯啥的都得他们做。自己弄?不行,不仅失去质保,万一出点小问题还不能自己解决。刚才跟一个朋友碰面,他说:我试过自己换刹车片,差点毁了。我觉得这也没办法,行业的话语权其实牢牢被几家大厂把持,就是你买车,受他们的掌控。

开了新能源车才知道的10个真相,后悔知道太晚,早看少踩坑电车不仅车险贵充电复杂,续航焦虑让人心惊肉跳还得在4S店维保真麻烦-有驾

5. 刹车灯问题令人纳闷。你们注意没?减速时,刹车灯有时会不亮。曾经我试过自己踩刹车,只亮一侧灯或不亮,但车速下降没问题。我们还以为是个bug,但有人说,电动车的电子刹车系统不同,设计上没有一直用传统刹车的灯光信号。就这点来说,确实有点怪异。

6. 充电站的麻烦放在心里。有次我朋友在高速休息区插了个快充,等了半小时,还没有充满。其实充电站挺多,但太分散,一个地方可能只有一两个,平时用家里充电桩最方便,但北京的家庭条件不一样。像我住的楼,有爱心邻居装了个充电桩,平时充电也挺快,基本在家就搞定。你们,是不是也遇到充电鬼地方多的问题?

7. 走烂路,电池要吃紧。上次我车子住在郊区,一条路坑坑洼洼,底盘磕得响亮。结果电池竟然出问题了,不是外壳损坏,就是电池安全模块出毛病,那次花了我自己一千多去修。其实我猜测,电池硬件那么紧凑,碰到剧烈震动,可能也会造成一些微裂纹,长远来看,还是要避开烂路。

开了新能源车才知道的10个真相,后悔知道太晚,早看少踩坑电车不仅车险贵充电复杂,续航焦虑让人心惊肉跳还得在4S店维保真麻烦-有驾

8. 安静到无聊。你知道,电动车几乎没有声响,有次朋友开着,旁边的骑自行车大叫:你个安静的鬼!我都没听到你车声。其实我自己刚开始挺喜欢这份静谧,但有时候突然想找个点凸显汽车震撼感的声音都没有,晕车那种感觉更严重。尤其是开高速甚至有点觉得空荡荡的,心里有点不踏实。

9. 续航焦虑,真是小时刻提醒我。每次出门,特别长途前,都会特意看一眼剩余电量,剩30%就开始焦虑。一般觉得剩个40%都还能跑个50公里非得找充电站,否则就像是弃车一样。估计这是大多数电车车主的共同经历吧。看过一篇文章,说续航缩水的情况在用车两三年后会更明显。这个我也有种体感,原本官网标称的300km续航,到后面变成250甚至更少,真让人心里发慌。

10. 堵车真不费电。反倒是在堵车等待红绿灯时,电力基本没有流失多少。市区开车,跟朋友比,他开传统油车,堵车里表油表刮得厉害,我反而觉得电车还省油。只不过上高速跑长途,油耗就稳定在一定水平,没啥变化,这点倒挺让人喜欢。

开了新能源车才知道的10个真相,后悔知道太晚,早看少踩坑电车不仅车险贵充电复杂,续航焦虑让人心惊肉跳还得在4S店维保真麻烦-有驾

奇怪,像我朋友说的:其实电车的整体顺滑程度比油车还强,失去发动机噪音的也少了换挡的烦恼。开新能源车真真挺复杂的——充电、保养、续航焦虑,哪一项都能弄出点闹心事。

一直在想,未来会不会某一天,充电站都变得像加油站一样普及,或者汽车的智能化能帮我解决续航焦虑?这些都还得等时间来验证。

---

开了新能源车才知道的10个真相,后悔知道太晚,早看少踩坑电车不仅车险贵充电复杂,续航焦虑让人心惊肉跳还得在4S店维保真麻烦-有驾

对了,你们觉得,电车最令人困扰的吗?还是我忘了啥?或者,有没有试过忽略坑,就一心想享受静谧自由那份感觉?我倒觉得,像电池这玩意儿,没准从技术角度说,未来还会变得更靠谱吧。只是开这车,真得算钱算得精细点。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