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吗?崭新的汽车还没开出几公里,就被扔在荒地生锈,连钥匙都没拔,而车企宁可停工也不愿意降价甩卖!在浙江嘉兴的一片荒野,跑运输的老王眼睁睁看着成百上千辆新车堆成“金属山丘”,他忍不住嘀咕:“这得浪费多少钱啊,造出来没人要,心疼得慌!”2024年的中国车市,像是掉进了一个大坑,产能爆棚、库存压顶、价格战打得你死我活,合资车企打包走人,中小车企直接倒闭,唯有新能源车企还在硬撑。这场风暴刮得让人喘不过气,咱老百姓看着都替他们捏把汗。到底咋回事?今天就带大家一探究竟,看看这车市背后藏着啥故事。
先说说浙江嘉兴这片让人看了堵心的“新车坟场”。在荒地里,一辆辆新车挤得密密麻麻,阳光一照,车漆还反着光,乍一看跟新车展似的。可走近了才发现,车轮胎上的纹路都没磨平,有些连牌照都没挂,就这么扔在这儿风吹雨打。叉车工小赵每天忙得满头大汗,得把50多辆共享汽车运到这儿来堆着。他无奈地跟我聊:“这些车多是租车公司倒闭甩出来的,车企收不回尾款,没辙,只能当废品堆在这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4年全国经销商库存车已经堆到400万辆,每天还新增3500辆,想清空这些库存得等上1.3个月。专家说了,这库存危机就是需求不行加上生产太多闹的。像杭州一家共享汽车公司,破产后几百辆电动车直接拖到这儿,成了“坟场”新丁。看着这些好好的车烂在荒地,老王直摇头,我心里也挺不是滋味,资源这么浪费,咋就没人管管呢?
再看看车企的日子,简直是冰火两重天。在深圳坪山的比亚迪工厂,灯火通明跟过节似的,工人们三班倒,平均每50秒就有一辆秦L新能源车开下产线,2025年的目标是卖550万辆,算下来一天得造1.5万辆,忙得脚不沾地。可在武汉的上汽通用工厂,情景就完全不一样了。刚被裁员的小李跟我吐槽,厂里80%的设备都盖着防尘布,机器人闲得快长锈,产能利用率只有可怜的22%。
更气人的是,2024年中工厂裁员,工人不干了,堵着大门抗议管理层把设备当废铁卖,每斤才八毛钱,卖给废品回收商老吴。小李咬牙切齿:“这些设备还能改造成新能源产线,卖废铁太糟蹋了!”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苏波说得直白:“燃油车企不转型,只有死路一条。”一边是新能源车企热火朝天,一边是燃油车工厂冷清得长草,这行业分化的对比看得人心里五味杂陈。我觉得吧,转型是必须的,但咋转、转多快,这对很多车企来说都是个大难题。
车企日子不好过,供应链上的小老板们更是苦不堪言。开了20年轮胎店的陈老板最近把店关了,改行跑物流去了。他跟我发牢骚:“全钢胎卖699块,我进货都得750,卖一单亏一单,干不下去了!”2024年轮胎行业利润直接掉了8.5%,隔壁做汽车玻璃的老张也好不到哪去,一块前挡风玻璃才赚五毛钱,他自嘲说:“还不如路边摊煎鸡蛋赚得多!”更惨的是欠款问题,轮胎厂销售小王为了发货倒贴300块运费,广西一家座椅厂被车企拖欠了快一个亿,工人三月份的工资到现在还没发。安徽一家车灯厂更倒霉,给某新势力车企供货,款被压了26个月,最后等来对方破产的消息,仓库里堆着7000万的车灯没人要。陈老板叹气:“这行不是做生意,是做慈善!”我听着都替他们揪心,这些小企业夹在大车企中间,活得太难了。价格战打得再狠,也不能把供应商逼上绝路啊,这条产业链咋就这么脆弱呢?
合资车企的处境也好不到哪去,撤退的撤退,卖厂的卖厂,惨得跟大甩卖似的。广汽菲克长沙工厂的龙门吊直接拆了卖废铁,70万平米的厂区拍卖了四次没人要,最后三折甩卖给物流公司,设备都白送。北京现代重庆工厂也好不到哪去,降价20亿才卖出去,接盘的还是个只想要地皮的物流公司。而另一边,吉利汽车却在海外找到了一条活路。2024年10月,李书福亲自盯着墨西哥工厂投产,生产银河E8出口到北美,每辆车能省下8000块关税。吉利还跟雷诺合作,用技术换巴西产线,每辆车又省7000块关税。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专家说了:“全球化是消化过剩产能的出路,国内工厂拆设备,海外却开足马力。”国内工厂一片萧条,海外却热火朝天,这反差看得人感慨万千。我觉着,吉利这种走出去的路子挺有想法,但不是所有车企都有这实力,更多的可能还在国内苦熬,这差距咋补齐真是个大问题。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