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方盒子SUV扎堆上市,纯电续航再升级,燃油车压力加大

新车盘点,每到这个时候,各家车企的新动作总是让人感觉车圈格外热闹。这一次,几个热门新车集中上市,无论你是追潮流,还是实用派,或者正在摸索新能源领域的“性价比天花板”,估计都能找到想聊两句的点。

国产方盒子SUV扎堆上市,纯电续航再升级,燃油车压力加大-有驾
国产方盒子SUV扎堆上市,纯电续航再升级,燃油车压力加大-有驾
国产方盒子SUV扎堆上市,纯电续航再升级,燃油车压力加大-有驾
国产方盒子SUV扎堆上市,纯电续航再升级,燃油车压力加大-有驾
国产方盒子SUV扎堆上市,纯电续航再升级,燃油车压力加大-有驾
国产方盒子SUV扎堆上市,纯电续航再升级,燃油车压力加大-有驾
国产方盒子SUV扎堆上市,纯电续航再升级,燃油车压力加大-有驾
国产方盒子SUV扎堆上市,纯电续航再升级,燃油车压力加大-有驾
国产方盒子SUV扎堆上市,纯电续航再升级,燃油车压力加大-有驾
国产方盒子SUV扎堆上市,纯电续航再升级,燃油车压力加大-有驾
国产方盒子SUV扎堆上市,纯电续航再升级,燃油车压力加大-有驾
国产方盒子SUV扎堆上市,纯电续航再升级,燃油车压力加大-有驾
国产方盒子SUV扎堆上市,纯电续航再升级,燃油车压力加大-有驾

先说最近风头很劲的“方程豹钛7”。你发现没有,国产新能源大厂这两年可算抓住了“方盒子”造型的红利,主打一个硬派城市SUV。一说到这种“大块头”外观,不得不感慨,过去只有进口硬派越野才敢玩,现在自主品牌摇身一变,“年轻人理想生活”代言变成了它们。

这车的设计一开场就很能抓眼球,方方正正,保险杠啥的全用防刮大塑料,灯组造得像变形金刚眼睛,外挂大储物箱、侧开尾门……视觉效果直接拉满。可是冷静点想,大家买这种车,真有人天天下工地、上沙漠戈壁吗?多半还是“城市通勤+短途自驾游+露营拍照”。厂家自己也没装模作样承诺啥极限越野能力,定位直接掰正到“潮流高大通勤SUV”,这算是认清市场和定位的清醒。

再看动力和配置,一台1.5T油电混动,纯电续航也给得不低——最低135公里,最大到200公里。插混就这点好,没续航焦虑,绿牌,通行限制少,油电双保险。配置上,无线充电、HUD、怀挡、座椅通风加热全系标配,高配的无人机系统、音响、冰箱一堆花里胡哨配置都能选,主流智能辅助也分得清清楚楚。喜欢数码科技的人,看见这些参数心里都得“咯噔”两下。

不过这里得提个问题,现在自主品牌新能源SUV个头做得越来越大、配置越来越高,价格还逆势走低,这到底是给谁上眼药?方程豹这波起售价直接压到18万以内,打到传统合资品牌和新势力中大型SUV的七寸。说实话,从产品力角度是真香操作,买个秀气点的合资紧凑SUV不如来一辆国产大玩具。可刀刃朝自己,过度价格战,残值下跌、品牌向上的路就变难了,买的人以后换车可能要哭死在保值率上。再者,现在这“方盒子”造型满大街,吉利、长城、华为哪家没上?一窝蜂玩风格,最后都快没性格。

紧接着看长安启源A07。这辆车刚推新版本,主打一个“续航更长、性价比再拉满”。说实话,谁能想到中大型新能源轿车的价格都杀到13万起步了?这几年,厂商卷得越来越不像样,只要能多一公里续航都要拿出来打头条。新款A07的增程版直接把纯电续航从230公里拉到310公里,纯电版也是730公里。你说说,谁买了这车能不天天在朋友圈得瑟:“老子车子续航比你家神兽都长。”

家庭用车,续航焦虑是所有新能源轿车命门,有人指点江山希望电池快充升级,有人只认续航十年不变。可是,换个角度,搞这么大电池,电芯品质能不能保得住,未来还得不值得花大力气转手?厂家卷技术、拼价格、凑配置,到最后真难讲是“用户赢麻了”还是价值被稀释了多少。新能源车现在在配置上的“堆料”,和早年智能机做硬件内卷有点像——不是说不好,只是升级速度太快,落不到个长线品牌红利。

再提个小细节,虽然厂家宣传内饰怎么高大上、怎么用心巧思,但对大多数消费者来说,实际使用感、座椅舒适度远比屏风和木纹装饰花样更重要。表面热闹,里子进步才是真的实惠。

极狐T1这回也上场了。有意思的是,极狐之前给人的感觉就是“叫好不叫座”,技术扎实但市场声量小。这次新推小型纯电车,直接打入了6-9万这块自主电动车“淘金阵地”。你得清楚,这一段区间是被比亚迪海鸥、海豚、吉利银河星愿等车型按下去摩擦的地方,极狐想分羹,不容易。T1这车,三电终身质保大招一扔,着实有点“佛系下狠手”的味道,但从现实角度说,入门用户更多考量的是售后、保险、实用值——如果后续销售、渠道、优惠力度不到位,光靠一个质保标语远远不够看。

速腾L上市时又是尺寸加大、配置提升那一套戏码。现在都流行把A+级轿车做成B级看起来的样子了,纵然你“长宽高又增加”,其实在新能源潮流面前,传统燃油车再加点量,还是那股“按部就班”的亲切味。对普通家庭来说,燃油车依旧有市场,毕竟稳定、省心,还能接续一些二手市场刚需。但从价格上看,合资燃油压不住,新能源自主再涨一点就能“平替”你了。厂家要做的不是临时抱佛脚地改下内饰增几厘米车长,而是真正思考一下——当新能源已经从“尝鲜”变成“普及”,未来谁还愿为牌子多买单?

最后说说最近挺激进的领克10 EM-P。插混中大型轿车能做到所有配置直接顶上530马力,4驱+超长纯电,不论参数还是实际用车体验,都挺具吸引力。尤其新出的Halo版变相把门槛拉低,瞄准的就是“想试试中大型新潮插混,但又觉得自己不是土豪的年轻家庭。”不过多一个低配,不见得能多吃多少市场份额。为啥?领克现在矩阵太宽了,纯电、插混、性价比、性能、不同车身尺寸都一大把,价格有点“撞线”,自家Z10和03+难免要互掐,消费者搞不清哪个最适合自己反倒成了问题。再说,如果处处“价格下沉”,品牌溢价哪儿来?二手残值还想做高,那怕是难如登天。

总结下来,这几款新车的共同点你发现了吗?无论是SUV还是轿车,几乎都在拼”大车身、高配置、长续航、智能化和低价。厂家们谁也不想掉队,不敢慢一步,毕竟“内卷”的不是谁家,而是整个赛道。问题是,卷到后面剩下的,未必是产品力或者消费者真的得了好处,而更像是——“有多少最后能把品牌和产品价值真正沉淀下来”。

在这样的时代,是不是应该扪心自问一把——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是疯狂升级的续航,是参数浮夸的动力,还是随手一拍就上头条的造型?或者你其实更在意买一台稳定、靠谱、安全、保值的家用车?新车看着扎眼,产品线越来越丰富,但真要下单,你还是得问自己,炫酷又多功能的车到底能满足几成生活想象?剩下的,谁来为你兜底?智能化、电动化,到底带来了多少驾驶乐趣,会不会只是一轮新的焦虑风暴?

新一轮新车上市,表面看是科技的进步,选择的丰富,但在缤纷热闹的轮替背后,是一个让人深思的问题:“汽车,终究是为人服务的工具。你买到的,是庞大参数表里的数字,还是能真正让生活更自在的一种感觉?”这事值得我们好好琢磨琢磨。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