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米的YU7新车一出来,直接把汽车圈炸开了锅。以前还觉得,小米汽车可能会因为SU7出了一点事故,小心点就行,不会太火。结果没想到,刚一上线,掌声就响成一片。三分钟不到,订购量就突破了20万,五分钟就到达了35万,远远超过了当初小米SU7的预售数据。

这股热潮不只在国内,全球媒体都在关注,小米YU7的火爆也给很多电动车品牌带来了压力。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小米一出手,这些品牌的日子越来越难过。特别是国外的厂商也开始留意这家“互联网造车公司”。
据日本《日经亚洲》报道,他们参观了小米北京工厂,还采访了工厂负责人的部分细节。看完报道,我才知道,小米的工厂其实比很多新能源车厂还要专业。现在,小米只有这一座自家的电动车厂,面积达72万平方米,制造流程包括冲压、压铸、车身制造、喷涂、电池组装和整车装配,全部都在北京那一座厂里完成。全国的小米汽车产出,都来自这里。
令日本记者感到吃惊的是,小米的自动化水平远远超过不少日本车企。机器人在整个生产线上的作用特别大。有一家小米车企领导说:“我们和特斯拉是中国唯一拥有巨大压铸机的企业。” 这技术让小米的生产时间缩短了差不多一半,车身的刚性也比传统焊接车更结实。
《日经亚洲》报道,工厂里每76秒就有一辆车下线,日产量达到了1000辆。从2024年6月开始,小米北京工厂已经全负荷运营了。
虽然目前在全球化竞争方面,小米和特斯拉、丰田、本田等车企还差距很大,但是在中国这个市场里,小米绝对算得上“优质鲶鱼”。随着YU7的火爆出现,整个国内新能源车市场也要重新洗牌。
根据汽车之家2025年6月的销量数据,除了小米YU7的大定,另一边的零跑6月交付47000多辆,排名第一;极氪科技交付了43000多辆,紧随其后;理想汽车交付36200多辆,排名第三;小鹏汽车也在持续发力,6月交付达34600多辆。可以看出,热火朝天的新能源市场进入了一个“暗流涌动”的阶段。
随着竞争者的逐步增多,行业开始变得激烈和复杂。很多车企开始觉得压力山大,也出现了掉队的情况。我觉得,未来今年的格局会有很大变化。大部分企业可能会被淘汰,只剩下几家能站稳脚跟。这些可能是靠“技术取胜”,也可能是依托“生态体系”。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们觉得,未来的新能源车市场,会变成什么样?哪些企业会脱颖而出,笑到最后?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