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隐藏式门把手被禁用,特斯拉重新设计,安全成焦点

最近,很多朋友在看车或者用车的时候,可能都会注意到一个越来越普遍的设计,那就是隐藏式门把手。

特别是很多新能源车,车身侧面光溜溜的,开门前得先按一下或者等它自动弹出来,看起来科技感十足,显得特别高级。

但很多人心里可能都犯过嘀咕:这东西好看是好看,可万一哪天坏了,或者出了什么紧急情况,它弹不出来,那该怎么办?

全隐藏式门把手被禁用,特斯拉重新设计,安全成焦点-有驾

这个小小的疑问,如今正演变成一场席卷整个汽车行业的大变革。

一个明确的消息正在业内流传:那种为了美观而将机械结构完全隐藏起来的全隐藏式门把手,很快就要在国内被禁止使用了。

这可不是空穴来风。

根据多家媒体的报道和业内人士的透露,我国相关监管部门已经就汽车门把手的安全问题召开了专门会议,讨论制定新的强制性国家标准。

这个新标准的核心内容,就是对汽车门把手的设计提出更严格的安全要求。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一条就是,将明确禁止使用全隐藏式门把手。

而我们常见的半隐藏式或者传统外拉式门把手,虽然可以继续使用,但必须增加一个关键设计,叫做“机械冗余”。

那么,为什么一个看似小小的门把手,会引来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甚至要用强制性标准来“一刀切”呢?

这背后,是无数消费者在实际使用中遇到的麻烦,以及在极端情况下暴露出的严重安全隐患。

当初,汽车厂家推广这种隐藏式门把手时,给出的理由主要有两个:一是提升美观度,让车身线条更流畅,看起来浑然一体;二是为了降低风阻系数,理论上能让车子跑起来更省电、续航更长。

全隐藏式门把手被禁用,特斯拉重新设计,安全成焦点-有驾

这些理由听起来都很有道理,也确实吸引了很多追求新潮和科技感的消费者。

但随着装配这种门把手的车辆越来越多,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

大家渐渐发现,为了这点所谓的“美观”和微乎其微的“节能”,我们付出的代价可能太大了。

首先,从实际效果来看,它带来的好处微不足道。

有专业机构的研究数据显示,将传统门把手换成隐藏式,对一辆轿车风阻系数的改善,大概只有0.005到0.01Cd。

这个数字对普通人来说可能没什么概念,举个例子,这就像你为了让家里更省电,把所有灯泡都换成了节能灯,但同时却开着一扇窗户吹空调,那点节省下来的电费,可能还不够你买瓶水的。

这点风阻上的优化,在日常复杂的路况下,对续航里程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然而,与这微小的收益相比,它的风险和成本却高得不成比例。

有统计显示,电子隐藏式门把手的故障率,是传统纯机械门把手的8倍以上。

这意味着,你花更多的钱买了一个更酷炫的设计,但它也更有可能在某个早晨,让你站在车外干着急,就是打不开车门。

全隐藏式门把手被禁用,特斯拉重新设计,安全成焦点-有驾

如果说平时出点小故障只是让人烦心,那么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这个小小的门把手就直接关系到生命安全了。

比如在北方的严冬,气温降到零下十几度甚至更低,车辆在室外停放一夜后,隐藏式门把手的弹出电机很容易被冰雪冻住,导致失灵。

车主无论怎么操作,门把手都“纹丝不动”,人进不去。

更可怕的是,如果车辆不幸遇到暴雨涉水,一旦车内电路系统因为进水而发生短路,全车断电,那么完全依赖电力工作的全隐藏式门把手就会彻底“罢工”。

这时候,车内的人想逃生出不来,车外的救援人员想施救也找不到着力点,一扇本应是生命通道的车门,瞬间就成了一道无法逾越的障碍。

这些都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真实发生过的案例。

国内权威的汽车安全评测机构——中保研,就通过严格的碰撞测试给出了令人警醒的数据。

在模拟真实交通事故的侧面碰撞测试中,那些配备了电子门把手的车型,在碰撞后门把手能够成功弹出的概率仅为67%。

也就是说,平均每三辆车发生类似碰撞,就有一辆车的门把手会失灵,无法正常打开。

作为对比,我们习以为常的传统机械门把手,在碰撞后的开启成功率高达98%。

这两个数字的差距,在紧急救援的“黄金时间”里,可能就是生与死的距离。

全隐藏式门把手被禁用,特斯拉重新设计,安全成焦点-有驾

消防员和急救人员争分夺秒地想要打开车门救人,却因为一个“高科技”的门把手打不开而束手无策,这样的场景是任何一个设计师和消费者都不愿看到的。

正是基于这些血的教训和扎实的数据,国家才决定出手整顿。

新的国家标准要求,即便是允许使用的半隐藏式门把手,也必须带有“机械冗余”。

这个词听起来专业,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无论你的门把手有多智能、多电动,都必须保留一个不依赖电力的、纯粹用手就能操作的机械开启方式。

这就像我们家里用的智能门锁,不管功能多强大,厂家总会给你配一把备用的机械钥匙,这就是为了防止电子系统失灵时,你还能有办法打开门。

汽车作为关系到生命安全的交通工具,更应该有这样的安全底线。

根据透露出的信息,新国标会给汽车行业一年的过渡期。

预计到2027年,所有在国内销售的新车上,我们将再也看不到那种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全隐藏式门把手了。

这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好消息。

它标志着我们的汽车安全标准正在不断完善,监管部门正在将消费者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全隐藏式门把手被禁用,特斯拉重新设计,安全成焦点-有驾

有趣的是,就连最早引领这股潮流的特斯拉,也已经开始主动做出改变。

据特斯拉的设计负责人透露,他们正在重新设计门把手,目的就是为了让它在紧急情况下更安全、更好用。

这背后,一方面是应对中国市场即将到来的新法规,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在美国本土也因为门把手失灵问题遭到了大量投诉,甚至引来了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正式调查。

这件事也引发了我们更深层次的思考。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汽车设计确实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变革。

物理按键被巨大的中控触摸屏取代,传统遮阳板被一整块玻璃天幕取代,现在连门把手都想方设法地藏起来。

这些设计的初衷或许是为了创新和差异化,但有些时候却走入了“为了创新而创新”的误区,牺牲了实用性、便利性,甚至是安全性。

开车时想调个空调,却要在屏幕里找半天菜单;夏天太阳暴晒,头顶的玻璃天幕让人无处可躲。

这些不便利,最终都由我们普通用户来买单。

因此,这次对全隐藏式门把手的“禁令”,很可能只是一个开始。

它预示着汽车行业将告别过去那种有些浮躁的、过度追求形式感的阶段,进入一个更加务实、更加注重安全和用户体验的强监管时代。

未来,任何一项新技术的应用,都必须首先回答一个问题:它是否让汽车变得更安全?

这对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和我们每个人的出行安全,都至关重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