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想买新能源车,却被混动、插混、增程绕晕了头。更有人嘲讽增程式电动车是“脱裤子放屁”——明明烧油发电再驱动车轮,不如直接烧油开车?真相究竟如何?
混动(油电混动):发动机是主力,电机打辅助。电池靠刹车回收能量充电,不能外接充电,纯电续航通常只有几公里。代表车型:丰田THS、本田i-MMD。开起来像燃油车,但更省油。
插混(插电混动):发动机和电机都能独立驱动车轮,能外接充电,纯电续航50-100公里。短途用电、长途烧油,还能上绿牌。代表车型:比亚迪DM-i。但若长期不充电,拖着大电池反而更费油。
增程式:发动机只发电,不驱动车轮,全程由电机驱动。电池没电时,发动机变身“充电宝”烧油发电。代表车型:理想汽车、深蓝S7。驾驶感接近纯电车,但高速油耗偏高。
批评者逻辑很直白:燃油→发电→用电→驱动车轮,比燃油直接驱动车轮多了一道能量转换,效率必然打折。尤其高速时,电机耗电快,发动机高负荷发电,油耗可能比燃油车还高(例如深蓝S7高速油耗约5.5-6L/100km)。
但支持者反驳:增程的“灵魂”在于“削峰填谷”。
城市拥堵时,电机效率碾压燃油机,发动机停机纯电行驶,0油耗;
低温环境下(-20℃),纯电车续航腰斩,增程的发动机可持续供电,解决“续航焦虑”;
发动机始终工作在最佳转速区间发电,避开燃油车的低效怠速工况,综合油耗仍低于燃油车。
杨裕生院士直言:“增程式电动车可比相同体量燃油车节油50%以上。”
家有充电桩,通勤距离短→选插混!日常用电每公里几分钱,长途不焦虑。
频繁跑高速,不想操心充电→选混动!加油即走,油耗稳定(如雷凌混动综合4L/100km)。
追求电车体验,又怕续航缩水→选增程!纯电驾驶质感+加油续命自由,但慎选小排量增程器车型(高速嘶吼堪比拖拉机)。
争议背后:技术路线没有“神”,只有“合适”
“脱裤子放屁”的嘲讽,本质是对复杂技术的误读。增程多一次能量转换不假,却用灵活性换来了纯电体验和全域续航,直击纯电车的短板。
与其争辩技术优劣,不如认清现实:充电方便程度,才是选择的终极标尺。能装家充桩?插混是性价比之王;充电靠缘分?混动省心省钱;死活不想碰充电枪?增程就是最佳“替身使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