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购车过程中,“裸车价”和“落地价”是两个核心价格概念,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包含车辆合法上路所需的全部费用。简单来说,裸车价是“车本身的钱”,落地价是“把车开回家能合法上路的总钱”,具体差异可从定义、构成、实际意义三方面详细拆解:
一、核心定义:本质区别
概念
核心定义
裸车价 车辆本身的“商品售价”,即汽车厂商指导价(或经销商优惠后的实际成交价),不包含任何附加费用。
落地价 车辆从购买到“合法上路”的全部总费用,= 裸车价 + 各类强制/必要费用(税费、保险、上牌等)。
二、费用构成:具体差异拆解
1. 裸车价:仅包含“车辆本身费用”
裸车价是购车的“基础费用”,仅对应车辆的生产成本、厂商利润、经销商利润等,具体金额受以下因素影响:
厂商指导价:车企官方公布的车辆定价(如某款车官方标价15万元);
经销商优惠:实际购车时,经销商会通过折扣、补贴、赠品等降低价格(如15万指导价优惠后,裸车价13.5万元);
可选加装项:若额外加装配置(如全景天窗、座椅加热),加装费用会计入裸车价(但不强制)。
注意:裸车价不包含任何“让车辆合法上路”的必要费用,仅买裸车无法上牌、无法上路。
2. 落地价:包含“裸车价+所有上路必要费用”
落地价是购车的“最终总成本”,必须覆盖以下4类强制/必要费用,缺一不可: | 费用类型 | 具体说明 | 是否强制 | |----------------|--------------------------------------------------------------------------|----------| | 裸车价 | 上文所述的车辆实际成交价(基础费用) | 是 | | 车辆购置税 | 国家强制征收的税费,计算公式:购置税 = 裸车价 ÷ (1+13%) × 购置税率(2024年小排量车多为5%-10%,具体以政策为准) | 是 | | 保险费用 | - 交强险:强制险,6座以下950元/年,6座以上1100元/年;
- 商业险:自愿购买(建议新手投保,如车损险、第三者责任险、不计免赔险),费用多为3000-8000元/年(按车价、险种浮动) | 交强险是;商业险否 | | 上牌费用 | 包含验车费(50-100元)、牌照费(100元左右)、行驶证工本费(10元)等,部分4S店会收“上牌服务费”(200-1000元,可协商) | 是 | | 其他费用 | - 贷款手续费:若分期购车,4S店可能收1000-3000元(可协商减免);
- 临时牌照费:提车后未上牌前使用,10-50元/张 | 否(仅特定情况产生) |
三、关键对比:为什么要关注落地价?
很多人买车时容易被“低裸车价”吸引,但实际总花费取决于落地价,二者的核心差异可总结为:
对比维度
裸车价
落地价
包含范围 仅车辆本身 车辆+税费+保险+上牌等所有上路费用
实际意义 经销商吸引客户的“表面价格” 消费者购车的“最终真实成本”
支付节点 购车时先付(或计入首付) 提车前需全部缴清(否则无法上牌)
价格浮动性 仅受经销商优惠影响 受裸车价、税费、保险、服务费等多因素影响
四、实用建议:购车时如何避坑?
优先谈“落地价”:不要只关注裸车价是否便宜,应直接要求经销商报“全包落地价”(明确包含哪些费用,避免后期加钱);
核实税费/保险:购置税可通过公式自行计算(避免经销商多收),商业险需确认险种和保额(拒绝不必要的“捆绑险”);
拒绝不合理服务费:上牌服务费、贷款手续费多为经销商自主收取,可协商减免或降低(部分品牌官方已取消此类费用)。
总之,裸车价是“车钱”,落地价是“把车开回家的总钱”。购车预算规划需以落地价为核心,避免因只看裸车价而忽略隐性费用,导致超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