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供应商如今的困境,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喝着咖啡,翻着报纸那么简单。
你要知道,账期60天,这听起来多么好!
就像你收到的一个超级优惠券——两个月内必须支付的账单,应该让人觉得轻松吧?
但这一切,只是纸上谈兵,落到实际里,便成了让人抓狂的催款游戏。
你知道,车企们的应付账款,尤其是像理想、蔚来这些炙手可热的品牌,往往高得令人咋舌。
别忘了,今年第一季度,理想和蔚来合起来的应付账款,总额轻松超过了300亿!
这些数字可不是用来装饰的,它们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很多供应商的钱,还在车企的“账本”里,没被真正“兑现”。
这不怪供应商过于焦虑,事实上他们根本没法不焦虑。
你给个账期,车企却能给个空头支票,钱没到账,供应商能干啥?
说不定得等到下一季度,或者,嘿,可能根本没钱。
说到这里,有没有想过,供应商为什么宁愿吃哑巴亏也不敢发火?
这就像一个爱被逼到墙角的人。
他们敢怒不敢言,背后就是那根始终悬在头顶的“订单威胁”——投诉了,来年就没人理你,连下一个订单都难保。
而大多数时候,供应商只能看着账期一天一天过去,眼巴巴等着“迟到的款项”,就像那些小时候被承诺过糖果的孩子,结果糖果却迟迟没有出现。
但是,车企们,你们总得知道,时间是金钱,这句话可不是空口号。
60天的账期本来是为了让供应商喘口气,却变成了供应商的“死穴”。
大家都知道,车企这些所谓的大佬们,一边唱着“缩短账期”的歌,一边默默操作着拖延战术。
不明不白的承兑汇票,名义上把账期“压缩”,可实际在延长付款周期。
供应商真的也挺无奈,哎,谁让自己上的是“车企快车道”,不敢停不敢抱怨?
这时,不妨想想工信部的初衷——制定60天账期规定的政策,其实就是希望供应商可以更加稳定地运营,不被车企拖垮,换句话说,供应商的资金链应该受到保护,而不是被当作提款机随便“提款”。
看似很简单的一纸规定,执行时却变得难度重重。
为了让这场博弈有点道理,工信部甚至开设了投诉平台,原本想着“保护消费者、保障供应商”,可结果呢?
大家都选择忍一忍,谁敢轻易触碰车企的大佬们?
说起这些供应商,真是让人心疼。
你想,企业都已经负重前行,风风火火完成订单,耗费时间、精力、人工,结果回报是什么?
一张迟到的账单?
这不是在开玩笑,而是在透支供应商的生存能力,尤其是那些小企业,能忍耐到今天,已经是“死撑”下来的结果。
不过,话说回来,咱们也不能一味地指责车企。
它们也有自己的生存压力,账期一拖,资金就被锁死,流动性就被卡死,真的很像是个“死循环”。
但,真正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呢?
我个人觉得,车企要真心实意地去兑现承诺,别再拿着不付款当“谈判筹码”,不然最终,大家都倒下了,只剩下个死结。
而供应商呢,或许得更加谨慎,挑选合作伙伴时,要看车企的支付能力,不要盲目跟风,做到“知己知彼”。
说到这里,不禁感叹,这场账期博弈,不仅仅是车企和供应商之间的较量,它更像是整个行业信用制度的试金石。
如果车企不开始正视这一问题,依靠单一的拖延手段来避免支付款项,迟早会在产业链中形成更深的裂痕。
最终的结果,就是一个个倒下的供应商,无法继续生产,无法继续交付产品,连带着影响的是整个市场的正常运转。
但我还是希望,车企们可以给这个账期改革一个真正的机会,别让这一纸规定只是表面功夫。
毕竟,最终谁受伤,谁的生存空间被压缩,大家都心知肚明。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车企和供应商的关系,能从“敌对”转为“共赢”。
说到底,谁不希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自己能够活得好,活得久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