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这波操作,我得先说说我咋知道的。前两天去附近4S做个机油保养,刚递车钥匙,旁边的老张一边抠鼻一边跟我嘀咕:你听说没?比亚迪那个慧焕新,修车还能返钱呢!我本来还以为他又整了新闻联播,仔细问了下才明白意思。
听他描述,感觉挺奇葩:你买的车,只要没超过三年,哪怕是交通事故,修车发票单据两万以上,他们按原价赔,别管你是主责还是次责。听起来这赔付力度挺猛,我自己心里蹭蹭冒冷汗——这年头谁没个磕磕碰碰?尤其城里堵车,这不就是给消费者开的隐藏福利吗?
但我心里马上蹦出俩问号:这赔付真的是购车原价吗?全赔额还算不算赔偿限制?我赶紧翻了下我手头的笔记,结果发现这政策刚落地没多久,样本少得很。估计比亚迪这招,一方面是为了缓解消费者对电动车二手残值的担忧,毕竟被磕点小伤,车子贬值砍半,那买车人心里真受不了。说实话,这样一来,就是给车主在二手市场也加了个软保护。
我琢磨着,这政策假设你买了十五万的比亚迪,三年内不幸出个事故,维修两万以上,保险柜来赔你十五万,这赔付力度差点没赶上新车置换补贴了。换句话说,有点像给你买了份心安保险,这种感觉挺安逸,车子磕点刮点,不用太操心会被血亏。
理想很丰满,现实稍微复杂。维修返现这事儿,我问过修理厂师傅,他说这还得看你是换件还是修件,配件有点花样,返现金额也不固定。一般返一两千,还算厚道,比啥都不返强。他补充道。看样子,厂家更多是把返现当作消费刺激手段,不排除是要控制修理厂白给你乱做活的那种心思。
再说说供应链端,我以前混研发,对零件供应链的了解告诉我,这种政策背后其实是厂家对供应链的微调。简单话说,之前供应商给的配件一旦出库就不管了,后面谁修谁糊涂。现在不一样了,比亚迪得和供应商搞清楚返修配件的出库价格,甚至要跟4S店控价。用个生活比喻,就像你家楼下小卖铺卖的苹果涨价了,小区超市也得涨价,还得给果农保证利润似的,价格一涨,厂家方还能维持供应链稳定。
有点长,我还得补一个我自己纠结的小插曲。前面说三年保价赔付,听着阔气,但我朋友小刘就质疑:万一你买的是‘大促销车’,原价高得不靠谱,这赔付合理吗?我当时没深想,觉得厂商不会傻。但细想,他说的有道理,厂商推这项政策前肯定得算过账,包括成本摊销和保赔风险。实际上不同区域销售的价格差异,还有库存车型的价格差,这块可能会被掏空,说不定赔付款还是有门槛。
我问过销售小王,他直接乐呵:你说的几乎就是我们朋友圈最火的话题。哪个品牌这么干?就是比亚迪敢玩牌,厂家撑场,缺点就是修车周期偶尔加长点,因为得多跑审批流程。话说回来,三年内操作这样,维修返现金额或者计件上限是个灰区,因此消费者是不是都能享受这待遇,还得看服务站态度和具体政策细节。
贴个心算,我粗略估了下,按15万车价,假设三年内事故发生概率体感是10%-15%,维修费用均值大致4万,这政策下有高达70%修车成本能直接用购车价值抵扣或者返现,厂商估计可乐坏了赔付部门,毕竟这对保险行业来说是颠覆性的。保险公司心里没点数?嗯,这段先按下不表。
有意思的是,三年内这返现和赔付对比传统汽车来说,不只是一张噱头牌照,更像是给比亚迪车主买了个安全垫。跟传统燃油车一比,燃油车没有这套赔付体系你试过吗?碰了点小擦挂,不光花维修费,二手车估值还砍得狠,这就是真正的刀口上舔血,车主心塞得很。
我还真没想过,这政策会不会成为行业标配。会不会某天,我们看到别的自主品牌也开始跟进这波买车赔付全包趋势?其实挺好奇,大家用过比亚迪修车的这个体系吗?有没有遇上过修车返现的? 跟我吐槽下,你认为这政策真的是对消费者友好吗,还是一种营销手段套牢车主?
这个赔付按购车开票价和维修返现的组合,挺像是一种换了新玩法的客户留存策略。谁不想车买的亏得少,修车的钱还能部分回来?但你知道,这里面肯定掺杂了太多厂家和供应链的算盘。哪怕看起来轻松,实际操作起来,肯定有诸多眉角,比如证据链、事故认定、维修清单审核等等。
最后说个细节。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这个慧焕新政策在某些省份先行试点,不同地区还有略微差异,这也能解释为什么附近那个老张的车主们都说得热火朝天,却我一打电话咨询别的4S店,他们就说没听说。是不是这就跟汽车行业里灰色地带的小秘密一样,挺有意思的。
你看车子养几年质保期就满,这期间还有这样个赔付盾,之后怎么办?政策会不会继续延伸或者变形?修车会不会真的让赔钱变成挣钱?说不定这就是下一个汽车消费的新风口?我倒想听听你们的见解和经历。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