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用行动回应质疑:离开评分体系,公开演示以证实力

最近汽车圈有个大新闻:华为旗下的问界、智界突然宣布和懂车帝、汽车之家、易车这三大汽车平台"分手",不再续签会员合作。这事儿一出,就像往热油锅里倒了瓢冷水,炸开了锅。

说白了,就是觉得这些平台的测评"不靠谱"。你想啊,华为砸了那么多钱搞研发,结果在这些平台的测试里,自家车子的表现总是不尽如人意。换谁心里不憋屈?更关键的是,这些平台一边收着车企的会员费,一边又搞测评,这就像让裁判员同时当运动员,能公平吗?

华为用行动回应质疑:离开评分体系,公开演示以证实力-有驾

买车的人都知道,现在选车基本都得看测评。但你看那些测评视频,动不动就是"百公里加速几秒"、"麋鹿测试多少码",数据看着挺唬人,可实际开起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更气人的是,有些明显表现一般的车,在某些测评里愣是被吹上了天。

这背后其实是个公开的秘密:测评机构也要吃饭。会员费、广告费、合作费,这些钱从哪来?还不是车企给的。拿人手短,测评的时候难免会"手下留情"。有些平台甚至会根据合作深度来调整测评标准,这就导致同一个车型在不同平台可能得到完全不同的评价。

消费者也不是傻子,看多了自然能感觉到猫腻。我有个朋友最近想买新能源车,看了七八个测评视频后更懵了:同一款车,A平台说续航扎实,B平台却说虚标严重;C测评夸底盘调校好,D车评又吐槽过减速带像坐船。最后他气得直接去4S店试驾,结果发现真实体验和测评说的完全两码事。

华为用行动回应质疑:离开评分体系,公开演示以证实力-有驾

华为这波操作很刚——你们不是说我车不行吗?那我直接开直播给你们看。6月份,余承东亲自上阵,开着问界新M7 Ultra在城市里转悠,从拥堵路段到复杂路况,全程无剪辑直播。这一招直接把那些"实验室数据"变成了马路实况,让消费者亲眼看到这车到底行不行。

直播里,问界M7 Ultra的表现确实亮眼:自动变道干脆利落,遇到突然窜出的电动车能及时刹停,窄路会车时方向盘打得比老司机还稳。最绝的是,直播过程中没有任何"特效加持",就是实打实的日常驾驶场景。这种"眼见为实"的方式,比任何测评数据都有说服力。

现在买车的人其实挺难的。一方面,4S店销售的话不能全信——王婆卖瓜还自卖自夸呢;另一方面,第三方测评也越来越让人心里打鼓。更别说那些所谓的"车主口碑",很多都是厂家雇水军刷出来的。消费者就像在迷宫里转悠,手里拿着的"指南针"却个个指的方向都不一样。

华为用行动回应质疑:离开评分体系,公开演示以证实力-有驾

我认识不少准备买新能源车的朋友,他们最常问的就是:"这车到底靠不靠谱?"不是他们多疑,而是被坑怕了。去年某新势力品牌在测评里各项数据都很漂亮,结果车主提车后发现续航直接打六折;还有号称"智能驾驶第一梯队"的车型,实际连车道保持都画龙。这些前车之鉴,让消费者对任何测评都带着三分怀疑。

华为这波直播实测,算是给行业开了个新思路。当传统测评失去公信力,车企完全可以绕过中间商,直接把产品表现摊开来给消费者看。这种形式有几个明显优势:

1. 无法作假:直播不像录播能剪辑,好就是好,差就是差,做不了手脚

2. 场景真实:实验室数据再漂亮,也不如实际道路表现有说服力

3. 互动性强:观众可以实时提问,车企当场解答,信息更透明

不过话说回来,直播测评也有局限。不是所有消费者都有时间蹲直播,而且单一场景的测试也不能代表所有用车情况。但至少,这给行业立了个新标杆——与其花钱买好评,不如把产品做好,用实力说话。

华为用行动回应质疑:离开评分体系,公开演示以证实力-有驾

这次事件给整个车评行业敲响了警钟。当消费者开始怀疑测评的公正性,这个行业的存在价值就会受到挑战。要重建信任,测评机构必须做到几点:

财务透明:公开收入来源,避免"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

标准统一:建立科学、可验证的测试流程,不能一个平台一套标准

专业至上:测评人要有真才实学,不能靠哗众取宠博眼球

其实消费者要的很简单:真实、客观的信息。一辆车加速是快是慢,续航是实是虚,智能驾驶靠不靠谱,把这些说清楚就行。没必要搞那些花里胡哨的"极限测试",普通车主一辈子都遇不到那种路况。

说到底,我们普通消费者选车时都有几个小心思:

1. 怕买亏:花二三十万买辆车,要是买回来发现不如预期,那得多闹心

2. 怕被忽悠:销售说的天花乱坠,测评吹得神乎其神,到底信谁的?

3. 怕过时:今天买的车,明天就出新款,新技术会不会马上淘汰现款?

华为用行动回应质疑:离开评分体系,公开演示以证实力-有驾

这些焦虑,正是各种不靠谱测评能钻空子的原因。华为这次"掀桌子",其实是替所有消费者出了口气——我们不要滤镜下的完美,只要真实状态下的靠谱。

汽车测评这个行当,本质上应该是消费者的"眼睛",帮大家看清产品的真实面目。但当这双"眼睛"戴上利益的有色眼镜,看到的景象自然就失真了。华为的这波操作,不管最终效果如何,至少给行业提了个醒:在信息越来越透明的时代,靠信息差赚钱的路子会越来越窄。

对消费者来说,这也是个好消息。当车企不得不把产品真实状态展示给你看,当测评机构不得不靠专业度而非关系吃饭,我们买车时才能少踩点坑。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花几十万买辆车,要的就是个明明白白。

下次你再看到某个车型的测评时,不妨多问一句:这到底是真实体验,还是商业表演?也许,直接去试驾或者看看无剪辑的直播,会比任何测评都来得实在。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