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YU7发布会复盘:一辆SUV,掀起了三场战争

一年前SU7问世,雷军那句“造车是我人生最后一场重大创业豪气干云,让人为之动容。一年后,小米YU7登场,看似更务实、更高级别的智能SUV,却让小米卷入了三场胶着并无胜负的争议战场:

· 它真能挑战特斯拉Model Y的地位吗?

· 它真是能源革命的突破口,还是又一次“堆料游戏”?

· 向整个智能车产业发问:“造车到底是堆配置,还是造体验?”

小米YU7发布会复盘:一辆SUV,掀起了三场战争-有驾
小米Yu7汽车

与特斯拉的战争:对标Model Y,小米在挑战,还是在模仿?

发布会现场,小米没有正面公布价格,却反复提及“比Model Y贵六七万”,Model Y中国市场起售价为26.35万元小米Yu7没有三十几万绝对下不了台——这是典型的“敌我设定”策略。但真问题是:

Yu7真有实力叫板Model Y还是仅在配置上“形式领先”?

小米YU7发布会复盘:一辆SUV,掀起了三场战争-有驾
小米Yu7与Model Y参数对比
小米YU7发布会复盘:一辆SUV,掀起了三场战争-有驾
小米yu7pro与Model Y全轮驱动参数对比

那么争议点就出现了:

1、小米在硬件上“参数全开”,但用户体验未被大规模验证消费者买车,真的是只看参数吗?

2、特斯拉虽配置落后,但其品牌价值与FSD预期已得到大量用户认可

3、重要的是,小米以手机逻辑改造汽车,这种“跨界降维”,到底是优势还是误区

特斯拉是科技信仰,小米是科技便利Yu7试图用“参数全开”挑战“品牌信仰”,建立起的信仰能否真的被参数撼动呢?

小米YU7发布会复盘:一辆SUV,掀起了三场战争-有驾
小米Yu7性能参数

与储能的战争:小米Yu7=能源枢纽?还是跑得太快的空中楼阁?

小米Yu7发布一直强调800V高压平台15分钟620km补能,很多人为小米的“能源战略布局”。但从储能视角冷静一看,问题恰恰开始于技术之外:

1、你能充那么快,有几个城市配套800V公共桩?乡镇的充电问题又怎么解决?

2、你支持V2L放电,现实是,V2H/V2G政策落地缓慢,车主也没这种“能源调度”的意识V2L的实际应用效果能到什么程度?

3、你说车是家庭能源中心,米家生态真的已经能形成闭环调度能力?

换句话说,本质不是“小米是否储能领先”,而是整个行业是否准备好接受“车是能量单元”的未来?

小米YU7发布会复盘:一辆SUV,掀起了三场战争-有驾
小米Yu7价格尚未公布

与行业的战争:智能车到底是“参数游戏”还是“用户体验”?

小米Yu7这次“全系激光雷达+双Orin-X芯片+800V高压平台”,从参数上看,性能确实炸裂。关键问题是:这种“堆料式造车”,会成为行业的新趋势吗?

有人会觉得小米是电车界的性价比神话“堆料”门槛并不高,如果后面开始同质化,就会回到拼价格战的时代,到时候品牌能撑多久,质量是否过关,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都将接踵而至。

其次,长期产品力靠的还是底层工程,不是罗列清单。宝马、奔驰为什么用户粘性高?底盘质感、行驶逻辑、动力协同这些“藏在系统底部”的技术,是无法光靠堆配置形成的。

小米YU7发布会复盘:一辆SUV,掀起了三场战争-有驾
小米Yu7底盘配置

Yu7是小米的转折点,但也是中国智能车行业的一面镜子

消费者到底需要的是一个出行工具”?还是一个智能场景中心两者的结合如何做到平衡,到底谁的占比应该更高?

堆料,会成为“流量入口”阶段的武器,但不会是建立长期壁垒的路径。工程能力、品控体系、长期服务与用户社区的信任关系才是最后让品牌真正留下来的关键因素。

如果大家都开始“卷配置”也许下一场胜负,不是比谁多,而是比谁“能少得优雅”。

小米YU7发布会复盘:一辆SUV,掀起了三场战争-有驾
小米Yu7发布会

大家认为:

米,作为后发者,有没有可能“后发制人”,还是永远在“学而不像”?

此外,Yu7已定在7月正式发布,这次是否会再次上演Su7被截胡的景象?

欢迎一起在评论区探讨!

未来已来,唯变不变。点击关注,与《能源boom社》共同解锁新能源时代的“行业密码”。

往期推荐:

国轩高科5.17发布会深度解析:全固态电池的“破局”与隐忧
5.15-5.19新能源行业大事件整理
ESG证书:职场新人的“绿金通行证”
#小米YU7发布#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