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4月5日报道 在比利时,有一座汽车厂被习近平主席盛赞为“中国、比利时、瑞典三方经济技术合作的典范,在‘中国投资’和‘欧洲技术’之间架起了一座互利共赢的桥梁”,这就是沃尔沃汽车根特工厂。
避免倒闭重获生机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使得本就弱小的比利时汽车业进入了寒冬:位于安特卫普的通用汽车组装厂和位于亨克的福特汽车组装厂相继倒闭,汽车组装行业就业人口减少一半。2010年8月,中国吉利集团以18亿美元正式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的全部股权,成为第一个拥有跨国高档汽车品牌的中国企业。建成于1965年的比利时最大汽车生产企业——沃尔沃根特组装厂也随之纳入吉利麾下,并成为中国在比利时的最大合资项目。
根特工厂占地面积逾49万平方米,是沃尔沃汽车在瑞典以外规模最大的汽车总装厂。该厂总经理埃里克·范兰德赫姆就是在2011年安特卫普的通用汽车厂倒闭后进入根特组装厂的。被吉利收购后,沃尔沃汽车交出了靓丽的成绩单。短短几年间,不仅根特工厂重获生机,范兰德赫姆本人更是由一名外来的“下岗员工”变成了工厂的头号人物。
3月27日,比利时副首相兼经济和就业大臣佩特斯到访了这家工厂,见证吉利旗下汽车品牌领克的欧洲战略在比利时落地。佩特斯在现场表示,美国政府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不明智”,自由贸易对美国、欧洲和中国而言同样重要。他不赞同美国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
“最佳外商投资项目”
自收购沃尔沃汽车以来,吉利为沃尔沃汽车提供政府资源、资金、人才、基础设施和物流管理等方面的支持和建议,助其把中国开拓成第二本土市场;它还向沃尔沃汽车开放亚太和中国的供应商,通过全球采购,降低集团成本。
随着沃尔沃汽车在中国市场的知名度不断提升,该品牌汽车产量持续创新高,沃尔沃根特工厂逐渐成为吉利全球化布局的重要支点。2017年根特工厂在淘汰旧车型、开辟新生产线的情况下总产量达到了近24万辆,相当于平均每一分钟就有一辆汽车下线。根特工厂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员工总数达6000人,2016年至2017年间新签订400份用工合同。2016年,根特厂获得了比利时弗拉芒大区的“最佳外商投资项目终身成就奖”。
除了资金、市场和成本控制等因素外,根特厂在技术上同样获益匪浅,尤其是沃尔沃汽车与吉利汽车联合打造的全新中级车基础模块架构CMA。CMA基础模块架构由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的2000余名顶尖工程师,在吉利汽车欧洲研发中心历时三年多研发完成,代表了欧洲先进的研发理念和国际前沿技术。
范兰德赫姆表示:“我们现在缺少人手,尤其是那些懂得新型汽车技术的高端人才。现在的汽车越来越高端化,就好像是一台装了车轮的iPad。”为此,在今年初布鲁塞尔汽车展期间,沃尔沃专门开辟了一个人才招聘平台。在此次招聘中,沃尔沃首次引入了人工智能技术:面试官竟然是该品牌颇具影响力的S90汽车。该车内装载了智能语音系统,在面试过程中通过扫描识别应聘者身份,并能提出专业方面的测试题,令人眼前一亮。
在不断壮大自身力量、升级产品和技术的同时,根特工厂也为中国的汽车工业提供了支持,堪称中比合作的典范。根特工厂专家和工程师全程参与了沃尔沃在中国新建的工厂,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和理念,确保新厂与全球其他工厂拥有相同的品质和管理标准。
分析人士表示,吉利收购沃尔沃使中欧在汽车领域的合作由中国单向引进欧洲资金技术,转变为双向输出资本和技术。沃尔沃根特组装厂的成功,让人们看到了渴望产业升级换代的中国企业与拥有资金需求的西方企业之间展开双赢合作的前景。这正是“一带一路”互利共赢倡议在汽车领域的真实写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