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座SUV火了,国庆街头抢座位,品牌促销卷成一锅

六座SUV的风,来得跟东北的秋风一样猝不及防,前一天你还觉得小轿车能塞下全家,转天就发现,家里三岁小孩和六十岁的老爹为了副驾驶打起来了,一个嚷着要坐前面能看动画片,一个死活要感受高级气囊,耗电量像中年人掉头发一样止不住地往上窜。你以为这世界已经够荒诞了,没想到新能源车市直接演了一出热锅上的蚂蚁跳水大赛。

六座SUV火了,国庆街头抢座位,品牌促销卷成一锅-有驾

国庆期间大街小巷,人人都开SUV招摇过市,里头一盘麻将刚好六个人,不多不少,不打麻将的在后备箱里拖着一堆孩子的滑板车和老人必备的颈椎枕。你路过商场门口,发现比起今年的房产中介,卖车的嗓门更大,腆着肚子为自家楼盘站台的早已边缘化,现在轮到汽车销售把嗓子喊劈叉,问界M9里头黑压压一群人,围着一台车商讨“六座到底有多宽快堪比头等舱”,旁边一位大爷感慨:当年为了买抢手票抓破头,现在抢的是副驾位。

新能源展厅也跟集市批发似的,人头攒动得让人怀疑这些人是不是来跳广场舞的。车企比春晚演员还会留悬念,ES8摆在最正眼儿的位置,销售员高喊:“这可是满足全家人梦想的新物种!”乐道L90的灯牌比隔壁奶茶店还闪,还没上市的都恨不得拉一挂气球上天,订单量据说连夜翻倍,对,这年头买瓜子还得看销量排行榜,买车你要是不跟着热潮,恨不得被亲戚笑话成“还没开上六座的老古董”。

问界M8小日子过得可滋润了,销量破十万,连续仨月二万多的交付,品牌方乐开了花。媒体纷纷写稿,封面配上老板搓手的照片,这妥妥年度热卖单品啊。特斯拉Model Y L也不是吃素的,刚亮相没几天,订单把九月产能全干完了,工人熬夜装配,交车都排到二十一世纪的中场休息时间了。蔚来更能画大饼,喊出产能到2025年4万台,一不小心把广告词写到了2026年——真怕到时候卖不动扔自家车库里晒太阳。乐道L90虽然“工龄”没几天,短短两个月就交付两万辆,这效率,比我发朋友圈点赞都快。各类数据纷纷起舞,今年主流六座SUV已经卖了八十二万多,明年就坐等破百万,车企集体陷入“加班促新车”的无限循环,消费者在“抢座大作战”里激情澎湃,六座SUV这摊热水锅,看起来是真要煮沸了。

六座SUV火了,国庆街头抢座位,品牌促销卷成一锅-有驾

专家们喜欢上电视讲风口,六座SUV正是在高速增长的“膨胀期”,摇身一变成了兵家必争的新战场,谁都想分一块蛋糕。专业嘴一张,说这是“初期转中期的风口”,风得劲儿还没停,赶上二胎三胎人口政策下发的东风,家庭用户最受用。以前找对象讲“三口之家”,现在到点开会得喊:“到齐了吗?外公外婆坐哪?”一辆车要塞下祖孙三代,终于撬动司机换车的手指。家用车从A柱加长到了行李架,最后从三口的灵车变成了六口的饭碗。

市场里最活跃的购车主力就是那些“家有二宝”的中年人,脸上写着“为家人多买一张座”的孝顺,预算二三十万早就盘算好了,动力模式再纠结一锅端,品牌成了购车的“保命针”。你就看吧,一家人进华为体验馆,爸爸负责拍照,妈负责提问,小孩负责踩油门模拟驾驶,老爹在副驾调座椅,奶奶坐后排总是有意见:“这座椅不够软,不如家里沙发!”品牌背书和内饰设计谁重要先炒一架,问界标红的LOGO像新一代通行证,蔚来的LOGO像一张难懂的原始密码,特斯拉看着“老外味”重,内饰被妈妈嫌弃过于简陋,直接被淘汰。乐道L90一票通过,因为“空间大,价格实惠”。

六座SUV品类花样比火锅底料还多,纯电、增程、插混混成一锅,价格横跨15万到50万,小伙伴们成功陷入选择障碍。买空间怕油耗,买性能怕车重,买智能怕系统宕机,营销一开腔,把第三排的腿部空间说成神仙附体。所谓“核心差异不明显”,简直强行凡尔赛,比双胞胎还像,买哪个都怕选错。销售们不得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问界主推差异化定位,M7主打大五座但有点勉强,六座只够塞下半个老丈人。腾势的N9和N8L,性能指标几乎复制粘贴,销售员干脆推N8L,“更符合中国家庭性价比”。蔚来的销售堪称知心大姐,什么都跟你讲,最后重点还是绕回来“国家补贴机会难得,错过要等十年”。

你要问价格,车企们玩得比双十一复杂。蔚来承诺年底前锁单就包购置税,极氪、理想也玩限时补贴,拼个噱头还得拉社会议题,昊铂说低配的钱买高配的体验,还附赠珍藏版京牌,买车顺便送户口本,三代同堂可以落户在后备箱。各种限时优惠、暗搓搓红包、成套金融方案,把消费者绕在原地团团转,“先到先得,手慢无座”,活生生逼出一批中年人新型精神内耗。

专家还继续畅想未来,说到2036年,六座SUV市场要迎来高光时刻,全家出行像春运,横看竖看都是“六个一组”。之后有望细分出什么“超级家务车”、“安静奶奶车”或者“孩子搞卫生专用座”,脑洞全开。但好景不长,随之而来的“车型同质化加剧”早就悄悄下了绊子,供给过剩、滞销,车厂怕是比健身房倒闭来得还快。毕竟一款车如果连自家的猫狗都能坐得舒服,谁来买你“只剩六座”的大玩具?盛宴过后,剩菜该谁收拾,真要让每个业主都变车评人?

绕到最后,其实每个人都把自己塞进了六座SUV的第三排,空间大不大自己知道,大多数人心里还是盘算着:家里真需要这么大一台车吗?是不是跟着风口随大流?到头来到底是车等人,还是人等车?换不换新车这事儿,就成了中国式家庭的终极选择题,每个人都在抽空查攻略,琢磨到底应该“一步到位”,还是“再等等”,毕竟第三排的位置,永远只留给最灵活的那一个。

最后,只能感慨一声——时代推着大家换六座,咱也不知道六个座有什么魔力,反正少了一个都觉得心里不踏实。要问未来几年六座到底怎么走,其实没人懂,唯一能确定的就是:大厂继续抢风口,小厂继续碰头晕,消费者永远在补贴和捆绑销售之间做艰难的选择题。而我呢,优雅地掏出公交卡,望望下雨天公交车最后一排空着的六个座,突然觉得,还是坐公交实用——前提是别遇上堵车比家里聚会还热闹。

六座SUV火了,国庆街头抢座位,品牌促销卷成一锅-有驾

下一个国庆假期,六座SUV可能进化成“十八座家用巴士”,全家外加小区邻居一起出游。到那时,副驾驶争夺战可能会升级到掷骰子,全国人民都学会了“六座出行新姿势”。但没关系,新时代嘛,拥挤和选择一样,都是长在我们生活里的副本,反正座椅再多,也装不下咱被命运揉皱的灵魂。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