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转凉!胎压究竟该升高还是降低?九成车主都弄错了!

“2.5个气压,一招鲜吃遍天?” 别再被这种老掉牙的说法忽悠了! 汽车轮胎,可不是随便打打气就能应付的。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这就像相亲,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胎压对不对,得你的爱车说了算! 搞不好,轻则钱包遭殃,重则小命玩完!

天气转凉!胎压究竟该升高还是降低?九成车主都弄错了!-有驾

话说回来,大街上跑的车,五花八门,脾气秉性各不相同。 轿车追求舒适,SUV讲究通过性,跑车则要操控……难道它们都该用一样的胎压?显然不可能!

厂家工程师绞尽脑汁,根据车型特点、轮胎型号,早就测算出最合适的胎压值,并贴心地标注在车身上。 可总有人视而不见,偏信“老司机”的经验之谈,结果不是油耗蹭蹭往上涨,就是轮胎提前下岗,更有甚者,直接在高速上“砰”的一声,想想都后怕!

那么,正确的胎压到底藏在哪儿呢?别着急,这就带你破解“胎压密码”: 首先,低头看看你的爱车。 驾驶座车门打开,B柱或者门框上通常会有一张小小的贴纸,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标准胎压”。什么“满载”、 “空载”,各种情况都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

天气转凉!胎压究竟该升高还是降低?九成车主都弄错了!-有驾

找不到?没关系,翻开你的用户手册,轮胎章节绝对有惊喜。 实在不行,就看看油箱盖内侧,有些车型也会把胎压信息藏在那里。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别看轮胎侧面! 别看轮胎侧面!

别看轮胎侧面! 那串“MAX PRESS XXX kPa”只是轮胎的最大承受能力,不是推荐胎压!

天气转凉!胎压究竟该升高还是降低?九成车主都弄错了!-有驾

就好比方便面包装上的“建议零售价”,看看就好,真要按那个价买,估计老板会笑掉大牙。 其次,搞清楚冷胎热胎。

记住,所有厂家给出的标准胎压,都是指冷胎状态下的数值! 所谓冷胎,就是指车辆至少停放三个小时以上,或者行驶里程不超过两公里时的轮胎状态。

这时候测得的胎压最准确,也最能反映轮胎的真实情况。 你要是刚跑完高速,轮胎热得发烫,这时候测出来的胎压肯定偏高,放气?万万不可!

等轮胎冷却下来,你就会发现胎压又不够了。 再者,胎压不是一成不变的。

天气转凉!胎压究竟该升高还是降低?九成车主都弄错了!-有驾

得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就拿季节来说,夏天温度高,轮胎容易膨胀,胎压可以适当降低一点,比如在标准值的基础上减个0.1-0.2bar,避免爆胎风险。

冬天温度低,胎压容易降低,可以适当增加一点,同样加个0.1-0.2bar,保证轮胎的正常性能。 再比如载重情况,如果经常满载或者后备箱塞得满满当当,那就按照“满载”标准来充气,特别是后轮,更要适当加压,避免轮胎变形。

当然,也别矫枉过正,陷入下面这些误区: 误区一:胎压越高越省油? 醒醒吧! 胎压过高只会让轮胎变硬,抓地力变差,刹车距离变长,油是省不了多少,安全系数倒是大大降低。

天气转凉!胎压究竟该升高还是降低?九成车主都弄错了!-有驾

而且,过高的胎压还会加速轮胎磨损,让你更快地换新胎,得不偿失! 误区二:胎压越低越舒服? 胎压太低,轮胎和地面的接触面积增大,摩擦力也随之增加,油耗自然会升高。

更重要的是,胎压过低容易导致轮胎侧壁变形,长时间行驶会加速老化,甚至引发爆胎。 误区三:前后轮胎压必须一样? 拜托!

稍微有点常识好不好?大部分车都是前重后轻,发动机、变速箱都在车头,重量自然集中在前轴。 所以,前轮胎压通常要比后轮略高一些,这样才能保证车辆的操控性和舒适性。

天气转凉!胎压究竟该升高还是降低?九成车主都弄错了!-有驾

总结一下,调整胎压,牢记三字诀: 查、调、测! 查:找到车辆上的胎压标签,了解原厂标准。

调:根据季节、载重等因素,小范围调整(±0.2 bar)。 测:使用靠谱的胎压监测工具,在冷胎状态下测量。

话说回来,前段时间油价又涨了,搞得人心惶惶。 身边的朋友们都在讨论怎么省油。

有人开始拼车,有人改骑自行车,还有人天天研究“省油秘籍”。我觉得吧,与其费尽心思地抠那点油钱,不如先把胎压调整好。 毕竟,保持合理的胎压,不仅能提高燃油效率,还能延长轮胎寿命,保障行车安全,何乐而不为呢? 对了,你上次检查胎压是什么时候?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关于胎压的奇葩事儿?评论区等你来分享!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