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万辆新能源汽车陆续“脱保”,后市场需求怎样了?

300万辆新能源汽车陆续“脱保”,后市场需求怎样了?-有驾

随着2025年超300万辆新能源车脱离原厂质保,独立售后市场对三电零部件的需求将快速增长,预计形成千亿级市场空间。最近动态显示,特斯拉国产化率提升、中国品牌零部件市场份额扩大,部分厂商开始向售后市场开放非原厂配件供应,动力电池翻新与再制造模式逐渐兴起。

01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市场发展现状与趋势

当前,主机厂通过“伪终身质保”和原厂配件垄断,限制独立市场配件流通,导致维修成本高企(如更换电池费用达车价50%)。专业新能源零配件供应平台(如开思与德国马牌合作)通过数字化赋能实现供应链透明化,推动社会化库存管理,缩短配件配送时效至30分钟。从发展趋势来看,800V高压平台、固态电池等新技术加速应用,推动零部件体系重构。传统燃油车70%的零部件面临淘汰,软件成本占比预计从15%提升至60%,催生智能化配件需求。

02

维修保养市场发展现状与趋势

2025年新能源汽车维保产值预计突破800亿元,三电系统维修成为核心增量。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车维保频率降低,但单次维修复杂度高(如电池诊断需专业设备)。目前,途虎养车、天猫养车等头部企业通过布局动力电池专修网络,2023年途虎动力电池维修订单量达2.2万单,居全国首位。

但是,在服务能力与标准化建设上存在各种痛点,比如人才缺口,2025年新能源维修技师缺口预计达82.4万人,传统技师转型困难。设备与网点不足,维修需专用绝缘工具(单店投入超10万元),且一线城市外网点覆盖率低。 整体来看,行业痛点与机遇总结如下:

300万辆新能源汽车陆续“脱保”,后市场需求怎样了?-有驾

03

未来趋势展望

在行业洗牌与价值重构的交织中,三大趋势正勾勒出后市场的未来图景。

市场集中化:头部企业通过连锁化与数字化整合资源,5年内维修门店数量或从90万缩减至40万,淘汰低效产能。

2.全球化布局:伴随中国新能源车出口增长,售后企业出海(如复制国内模式至东南亚、欧洲)成为新增长点。

3.生态协同:车企、电池厂、第三方服务商共建数字化生态,实现配件流通透明化与故障预警实时化。

结语: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正经历“电动化重构”与“智能化升级”的双重变革。尽管面临供应链垄断、人才短缺等挑战,但标准化服务、技术赋能与生态协同将驱动行业迈向千亿级规模。企业需聚焦核心技术壁垒与用户需求,方能在竞争中突围。

本文为汽配圈公众号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