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刷短视频,是不是经常看到电动爹们又整新活儿了?不是在路上趴窝等充电,就是在地下车库表演原地飞升。每次看到这种新闻,我摸着自己的电瓶车都觉得心里踏实,毕竟烧了不心疼。
所以你看,甭管车企把内饰吹得多么天花乱坠,智能座舱多么颠覆神经,老百姓买电动车,心里就两杆秤:一是这玩意儿到底能跑多远,别开个空调就得跟龟速船长拜把子;二就是这玩意儿会不会走着走着,突然给我来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最近,工信部出来给这事儿定了调,核心就一个词:固态电池。
这事儿很有意思。表面上看,这是一场庆功会。说咱们中国牛X,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前十,我们占了六家,贡献了69%的份额。这数据亮出来,简直就是学霸拿着期末成绩单回家过年,走路都带风。
但你要是仔细咂摸一下工-信-部那几条“建议”,味道就全变了。什么“强化全固态电池研发”、“加大锂资源回收”、“完善产业标准”、“组团出海”。
翻译翻译,什么叫建议?
这根本就不是表扬信,这是一封写满了焦虑的战前动员令。
我们现在这个69%的份额,说白了,是靠着把现有液态锂电池的技术路线、产能和成本控制玩儿到了极致,卷死了同行,才换来的江湖地位。这就像你是全城最牛的马车制造商,技术最好,价格最低,效率最高。但问题是,隔壁街那帮孙子已经开始研究内燃机了。
你以为的领先,可能只是暂时的。人家不是打不过你,只是在憋一个大招,准备直接换赛道,让你连人带马车一起被时代的车轮碾过去。
这就是工信部焦虑的根源。咱们现在的地位,就像一份看起来光鲜亮丽的体检报告,各项指标都爆表,但医生在备注里写了一行小字:有潜在的、致命的家族遗传病风险。这个风险,就是下一代电池技术。
所以,第一条建议,就是捅破天花板,搞固态电池。
啥叫固态电池?简单粗暴地理解,现在的电池里面是液体,晃晃悠悠,跟个水袋似的,一不小心磕了碰了,就容易短路、漏液,然后“火烧赤壁”。而固态电池,就是把里面的液体换成固体,能量密度更高,结构更稳定。就像把水袋换成了一块铁疙瘩,你拿钻头去钻它,它可能都懒得理你,顶多冒点火星,然后继续放电。
这玩意儿一旦搞成,电动车的体验就是降维打击。续航一千公里起步,充电速度跟加油差不多,安全性直接拉满。到时候谁还跟你聊什么“续航达成率”?谁还天天盯着“电池健康度”?
这就是为什么说,固态电池是终局之战。谁先量产,谁就拿到了下一场牌局的王炸。我们的企业当然也在搞,什么犀牛S,什么阴离子调控,听着都挺玄乎。但问题是,全世界的巨头都在搞,这是一场谁也输不起的军备竞赛,必须“快种快收”,晚一步,就可能满盘皆输。
然后是第二条,去上游抢食吃。
电池厂的命根子是什么?技术?人才?都不是。是锂。没有锂,你技术再牛,也只能在PPT上画饼。
过去我们对海外的锂矿依赖度很高,人家一不高兴,就能卡你脖子。现在提“盐湖提锂”和“资源回收”,说白了就是两手抓。一手是自己家里挖,青海、西藏那些盐湖,以前技术不行,提炼成本高,现在技术突破了,就能把自家地里的粮食收回来。另一手是搞回收,把用废的旧电池变废为宝,榨出里面的锂,循环利用。
这就好比打仗,一边在前线拼刺刀,一边后方玩命屯粮。手里有粮,心里不慌。不然你前线打得再热闹,人家把粮道一断,你就得集体吃土。
第三条和第四条,组团出去打野和当裁判。
“组团出海”这词特别有灵性。为啥要组团?因为现在外面的世界不好混。老美搞了个法案,明摆着就是不让你舒舒服服地过去建厂赚钱。欧洲那边也盯着你的碳足迹,你生产过程不环保,就给你加关税。
这叫什么?这叫商战。真正的商战从来不是单挑,而是拳击比赛,比的不是谁拳头硬,是谁更会抓节奏,在对手喘气的时候给他一记闷拳。单打独斗,容易被对面一套组合拳直接KO。所以要组团,电池厂、材料厂、车企、标准认证机构,大家抱在一起,像一个移动的航母战斗群,共同分摊风险,共同制定标准,你打我一个,等于打了我们一群。
至于完善国内标准,那就更好理解了。
有技术。有产能。有市场。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躺平了?
想得美。你以为领先是百米冲刺,其实是马拉松,而且裁判随时可能改规则,甚至往你鞋里扔钉子。
一个新兴产业,最怕的就是自己人把自己玩儿死。今天你炸一个,明天他虚标一下,最后把消费者的信任都败光了。所以必须要有统一的、严格的标准,把那些想“瞎积薄发”、投机取巧的家伙都踢出去。只有让用户觉得“这玩意儿靠谱”,产业的根基才算稳。
所以你看,这哪是什么高屋建瓴的产业规划,这分明就是把复杂的问题扒光了给你看,顺便再踹两脚。
69%的市场份额,是过去十年无数工程师、工人和企业家一寸一寸卷出来的城墙,值得骄傲。但城墙再高,也挡不住飞天的巨龙。固态电池就是那条正在积蓄力量的龙。
工信部的调子,其实是在说:弟兄们,别光顾着喝酒庆祝了,咱们守着的不是金山银山,而是一个巨大的火山口。要么,我们率先驯服火山的力量,骑着它上天;要么,就等着别人引爆它,把我们炸成一个时代的背景板。
这是一个关于生存还是毁灭的硬核问题,根本没有中间选项。
那么问题来了,你觉得你开上1000公里续航、随便拿针扎的电动车,还得等几年?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