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没有电池的二手蔚来,竟然比带电池的版本更抢手,流通速度快27%?这背后是蔚来“租电模式”彻底颠覆了传统电动车交易逻辑。它把电池这个‘未来贬值资产’的风险从车主和车商肩上卸下,转由厂家兜底——5年内电池健康度衰减超8%免费换新。对用户而言,买ES9直接省下10.3万,月付980元租金,五年总支出口算下来比买断电池还省4.42万;而对车商,定价简单、回款快,生意变得‘省心又香’。当车辆从消费品转变为‘可租赁资产’,甚至能通过V2G技术日套利85元,我们不禁要问:这卖的究竟是车,还是一套精算过的金融方案?
主持人:想象一下,你去二手车市场逛,结果发现一辆没电池的电动车比带电池的还抢手——你第一反应是不是觉得这事儿有点魔幻?我那天听广州车商张老板讲这事儿,直接愣住,你呢?是不是也觉得这背后肯定有猫腻?
嘉宾:哈哈,你这反应太真实了!我第一次听说的时候也觉得反常识——但其实这恰恰是蔚来搞的‘租电模式’在起作用。你想想,电池是会衰减的,车商最怕的就是接手一块‘未来贬值’的资产,现在电池和车身分开,风险被切开了,谁接手都轻松,你说是不是?
主持人:等等,我确认一下——你是说,车商收车时,宁可要‘没电池的壳子’,也不想要‘带电池的完整车’?这听起来像是在买个‘半成品’,但反而更值钱?这逻辑我得捋一捋,你给我再解释下,为啥这么反直觉?
嘉宾:对,就是这么反直觉!举个例子,2025款ES8无电池版,跑了1.8万公里,收车价19万。你算算,两年前落地40多万,现在连同级燃油车一半都不到。但关键是,流通速度比带电池版快27%——对车商来说,周转快就是钱,你懂吧?电池风险被蔚来兜着,他们只管卖‘车身’,定价简单,回款快,你说这生意香不香?
主持人:哦——我懂了!这就像你租房子,房东管装修和家电,你只管住,省心还不用担心家电坏了赔钱。那回到我们普通消费者,租电模式到底划不划算?你刚才说的‘27%’,是车商的爽点,我们用户呢?是不是也跟着沾光?
嘉宾:没错,你这比喻太贴切了!我们来算笔账——ES9整车39.98万,租电模式直接砍到29.98万,省了10.3万。代价是每月980元租金,5年下来5.88万。但你算算,买断电池总支出比租电多4.42万——这还没算电池衰减的隐性成本呢!你是不是也觉得,这账算下来,租电反而更划算?
主持人:说实话,我一开始觉得‘月租980’听起来不便宜,但你这么一算,我反而觉得挺香。尤其是跑网约车的朋友,他们说‘一天跑300公里,省下的电费都不止这数’——这不就是实打实的省钱吗?不过,我有点好奇,这模式真能撑得住吗?电池万一出问题,谁兜底?
嘉宾:好问题!这正是关键——蔚来把电池的‘残值风险’自己扛了。你买断电池,5年后电池健康度衰减,卖车时得自己承担折价;但租电的话,5年内衰减超8%他们免费换新,残值风险全甩给厂家。你想想,这不就是把‘不确定’变成‘确定’了吗?对用户来说,是减负,对蔚来来说,是把风险变成服务,你说这招高不高?
主持人:我得说,这思路确实清奇——把车从‘消费品’变成‘可租赁资产’,连保值率这种老大难问题,都变成金融题了。不过,我有点担心,这模式会不会太依赖蔚来自己的换电站?万一他们建不起来,或者服务跟不上,用户不就傻眼了?
嘉宾:你这担忧太到位了!我们得聊聊技术支撑——比如第四代换电站,螺栓从8颗加到20颗,预紧力3500牛米,3分钟搞定拆装,比三代快38秒。2026年底全国要建3200座,高速每200公里一站。听起来像画饼?但至少现在,这套体系把长途焦虑切成一个个3分钟片段,你跑高速时,排队时间少了,是不是体验就上来了?
主持人:等等,我插一句——你说‘3分钟’,这听起来像广告词,但实际体验真有这么爽吗?我上次在服务区排队充电,等了快一小时,要是真能3分钟搞定,那简直是救星。不过,这技术真能扛住零下20度的环境吗?冬天充电不是更难?
嘉宾:哈哈,你问到点子上了!去年黑河零下20度,他们做了30次快充测试——充电功率稳在580kW以上,每1.2秒灌1度电,温升控制在18度内。线损降42%,热损耗每分钟少38千焦。你可能觉得这些数字抽象,但跑过长途的人懂——高速排队时,比别人少等5分钟,带着老人孩子,或者赶着回家过年,那感觉就是‘救命’!
主持人:说实话,我听完这些技术参数,第一反应是‘这车真能这么稳?’但转念一想,这些数据背后,是不是也藏着点‘牺牲’?比如电池包薄了15毫米,空间是大了,但安全性会不会受影响?你刚才说‘单体承重3吨’,这听着挺唬人,但真能扛住吗?
嘉宾:好问题!电池包薄15毫米,换来第三排42厘米脚下空间——180身高坐直脚不顶前排,这体验提升是实打实的。但安全没妥协——液冷板从底置改侧置,冷却流道压成0.8毫米不锈钢翅片,单包减重11公斤,承重3吨。这改动不是小修小补,是材料、结构、工艺全链条升级。你想想,这不就是‘既要空间,又要安全’的硬核操作吗?
主持人:我得说,这技术细节听着有点烧脑,但你这么一解释,我反而觉得挺踏实——至少不是光喊口号。不过,我有点好奇,固态电池为啥只租不卖?150度包,月租1580元,比100度贵600块,还承诺衰减超8%免费换新。这听起来像是蔚来在‘兜底’,但对他们自己,是不是压力山大?
嘉宾:你这问题太犀利了!固态电池只租不卖,核心是风险管理——新技术量产良率、长期稳定性、成本控制,实验室和真实路况之间隔着好几道门槛。蔚来把风险锁进自己口袋,对用户是利好,但对他们自己,意味着售后成本可能飙升。不过,换个角度想,这不就是‘用服务换信任’吗?用户省心,厂家扛雷,长期看,说不定是双赢?
主持人:我得说,这思路确实大胆——把新技术‘包在服务里’,而不是直接卖给用户。不过,我有点担心,这模式会不会太‘理想化’?比如深圳南山区那1000台ES9做V2G储能站,晚上0.25元充电,白天1.2元卖电,单车每天套利85块,一年3.1万。这听起来像印钞机,但真能复制到普通用户身上吗?
嘉宾:好问题!这确实是‘高端玩法’——小微企业购车10年折旧抵税7.42万,叠加补贴落地21.26万,3年7折回购,残值20.98万。算下来3年用车成本可能比租GL8还便宜。但这是‘正向现金流资产’,不是普通人的日常。不过,这至少证明——电动车能从‘消耗品’变成‘理财工具’,这框架本身,是不是已经跳出传统汽车行业的框框了?
主持人:说实话,听完你这一通解释,我有点恍惚——这车到底是‘交通工具’,还是‘金融产品’?张老板那句话太扎心了:‘这车,到底是车商的生意,还是会计的生意?’我到现在也没想明白,你觉得呢?
嘉宾:哈哈,你这问题太哲学了!我觉得,这恰恰是蔚来想做的——把车从‘消费品’变成‘资产’,把续航变成‘现金流’。至于是车商的生意还是会计的生意?可能两者都是。但对我们用户来说,最重要的是——这模式是不是真能让我们省钱、省心、省时间?至少目前看,答案是‘有可能’。
主持人:我得说,这期聊完,我脑子里全是‘账本’和‘风险切割’——但神奇的是,我居然觉得挺接地气。你呢?是不是也觉得,这模式虽然复杂,但底层逻辑特别简单——就是‘让风险有人扛,让好处自己拿’?
嘉宾:没错!说到底,这就是商业创新的本质——把‘不确定’变成‘可管理’,把‘痛点’变成‘机会’。你刚才说的‘账本’,其实就是用户价值的重新分配。至于未来能不能跑通?政策、电池、回购,这些变量还在空中飘。但至少当下,蔚来给出的答案,确实超出了我的预期。
主持人:那我们今天就聊到这儿吧!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感谢你的收听,我们下期再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