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险涨价,这事儿最近闹得沸沸扬扬。车主们抱怨保费不降反升,保险公司却喊亏,双方各执一词,背后到底藏着什么门道?
先看数据。截至今年7月底,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已经占到新车总销量的45%。新能源车越来越普及,车险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不少车主在社交平台上吐槽,明明去年没出险,今年续保时保费却涨了。更离谱的是,不同价位的新能源车,保费居然相差无几。比如,35.74万的小米YU7和94.8万的尊界S800,保费只差几百块。这让人不禁想问,保费到底是怎么算的?
杭州的黄先生就是个典型例子。他开的是极氪001,两年内没出过险,结果第三年续保时,保费涨了1395元。保险公司给出的解释是:“新能源车全行业涨价。”这话听起来像是推脱,但还真不是空穴来风。中国精算师协会的数据显示,2024年,保险行业承保新能源汽车3105万辆,保费收入1409亿元,但承保亏损高达57亿元。全年承保的2795个车系中,有137个车系的赔付率超过100%。也就是说,保险公司在这些车系上赔的钱,比收的保费还多。
赔付率是保险行业的核心指标,计算公式是赔款支出除以保费收入。当赔付率超过100%,保险公司就亏了。新能源车的出险率和案均赔款都比燃油车高,这是保费上涨的主要原因。
为什么新能源车出险率更高?中国精算师协会给出了三个解释。首先,新能源车使用强度大,因为能源成本低,车主开得更多。其次,新能源车主相对年轻,驾龄短,驾驶风险更高。数据显示,35岁以下的新能源车主比燃油车车主高出14个百分点。最后,新能源车加速快,零百公里速度短,遇到突发情况时,车主的反应时间更短。
除了出险率高,新能源车的案均赔款也高。一方面,新能源车智能化程度高,智能设备维修价格昂贵。另一方面,新能源车一体化程度高,配件局部损坏通常需要成套维修更换。比如,雷达这种智能部件,稍微前杠变形就可能损坏,而且没法修,只能换。一颗左前雷达的替换价格高达2510元,再加上标定费用,维修成本可想而知。
出险率和案均赔款同步上涨,保险公司只能提高保费来保持赔付率在合理水平。但像黄先生这样,车没出险保费却涨了,又是怎么回事?这主要与车险计算方法和制定过程有关。
车险分为交强险和商业险。交强险是国家强制购买的,基础费率全国统一,浮动费率根据交通事故和违法行为调整。商业险则复杂得多,2020年车险综合改革后,商业险的计算公式中,无赔款优待系数是唯一与车主驾驶行为直接挂钩的变量。这个系数基于车辆历史出险记录动态调整,旨在通过“奖优罚劣”实现风险与成本匹配。
基准纯风险保费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根据保险标的损失概率与损失程度确定,并进行动态调整。各家保险公司还要根据自身情况,通过测算附加费用率和自主定价系数,对最终保费进行调整。不同保险公司采用不同的风险因子,搭建不同的模型,所以同一辆车在不同保险公司可能会有不同的保费。
汽车价格只是保险公司定价模型中的一部分影响因子,所以小米YU7和尊界S800虽然价格相差较大,但在能源类型、投保地区、出险率数据、车辆行驶里程等因素影响下,最终保费接近一致。
总之,新能源车保费上涨是不可避免的。一方面,新能源车加速性能普遍比同价位燃油车高,出事故的概率变大。另一方面,新能源车企在维修体系上的强势,让维修费用居高不下。这两者共同推高了保险公司的成本。至于你开车很规矩,为什么还涨价?抱歉,在海量的同车系车主数据里,你只是一个个例,你要被动为其他人买单。
车险涨价,车主和保险公司都在喊冤,但背后的逻辑其实很简单:风险高了,成本自然就上去了。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