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式车把手是垃圾发明,还有哪些,让人头疼?

最近,一则关于汽车门把手新国家标准的消息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讨论。

据说,一项针对汽车门把手的新规定预计将在2025年正式实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条,就是可能会明确禁止使用那种完全隐藏起来的设计,并且强制要求所有车辆都必须配备一个在紧急情况下能用机械方式打开的备用装置。

这个消息虽然还没有最终确认,但已经让很多车主和关注汽车的人感到欣慰,觉得这是一件早就该做的好事。

隐藏式车把手是垃圾发明,还有哪些,让人头疼?-有驾

这一个小小的门把手,为什么会牵动这么多人的神经?

它从一个被追捧的“高科技”设计,到如今可能被法规“纠偏”,这背后反映出的问题,其实远远超出了一个零件那么简单。

隐藏式门把手这个设计,大概是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兴起而流行开来的。

最开始,汽车厂家宣传它的好处,主要是两点:一是美观,把手收进去之后,车身侧面显得特别光滑、完整,有种未来感;二是可以降低一点点风阻,理论上能为电动车节省一丁点儿的电量。

听起来似乎挺不错的,为了追求更极致的设计和能效,做一些改变好像也无可厚服。

但问题在于,当这种设计从展台上的概念车真正走进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中时,它带来的麻烦,很快就超过了它带来的那点微不足道的好处。

隐藏式车把手是垃圾发明,还有哪些,让人头疼?-有驾

最核心、也是最致命的问题,就是安全隐患。

我们设想一个不幸的场景,当车辆发生严重的碰撞事故,或者因为短路等原因起火时,全车的电路系统很可能会在瞬间瘫痪。

这时候,依靠电力才能弹出来的隐藏式门把手,就会彻底“罢工”,牢牢地缩在车门里。

车内的人想要逃生,车外赶来的救援人员想要施救,面对一扇光溜溜、找不到下手之处的车门,该怎么办?

每一秒钟都至关重要,救援人员可能需要花费额外的时间去寻找破拆点,或者用专门的工具强行破门,这个过程无疑会耽误宝贵的救援时机。

这已经不是一个理论上的担忧,在现实中已经发生过类似的案例,给救援工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困难。

隐藏式车把手是垃圾发明,还有哪些,让人头疼?-有驾

从这个角度看,一个设计如果以牺牲极端情况下的生命安全为代价,去换取日常的美观,那这种取舍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其次,就是它在实际使用中的可靠性问题。

尤其是在我们国家北方地区,一到冬天,雨雪天气过后,车身结冰是常有的事。

传统的门把手,即使被薄冰覆盖,我们用手用点力气,或者用个小工具敲一敲,总能把冰除掉,顺利打开车门。

但隐藏式门把手就不一样了,它整个机构都被冻在门板的缝隙里,任凭你怎么按、怎么敲,它就是纹丝不动。

很多车主都分享过自己大冬天拿着热水瓶去浇车门、或者用吹风机对着门把手吹半天的尴尬经历。

一个本该提供便利的工具,在关键时刻反而成了出行的障碍,这本身就违背了设计的初衷。

隐藏式车把手是垃圾发明,还有哪些,让人头疼?-有驾

而且,这种门把手内部结构复杂,包含了电机、传感器等一系列电子元件,部件越多,理论上故障率就越高。

一旦出了问题,要么是该弹出的时候不弹出,要么是该收回的时候不收回,维修起来不仅麻烦,费用也相当不菲。

为了一个看似炫酷的功能,让消费者承担额外的风险和成本,这笔账算下来,实在是不划算。

所以说,这次传出的新国标消息,之所以得到广泛支持,是因为它抓住了问题的本质: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任何设计都不能凌驾于安全之上。

国家从法规层面进行干预,要求保留一个最原始、最可靠的机械开门方式,这是一种兜底,是为所有人的生命安全加了一道保险。

这其实也引发了我们更深层次的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类似隐藏式门把手这样,打着“创新”的旗号,实际上却华而不实、甚至带来麻烦的设计,其实并不少见。

隐藏式车把手是垃圾发明,还有哪些,让人头疼?-有驾

比如,现在很多汽车都热衷于取消中控台上的所有实体按键,换上一块巨大的触摸屏。

从视觉上看,驾驶舱确实变得简洁、有科技感了。

但从驾驶安全的角度来看,这真的是一个好主意吗?

过去我们想调节空调的温度或者风量,手上摸到那个旋钮,凭着肌肉记忆一转就行了,眼睛基本不用离开前方的路面。

现在呢?

你可能需要在屏幕上点开二级菜单,再在虚拟的滑动条上小心翼翼地操作,整个过程需要你分散注意力,视线也要离开路面好几秒。

隐藏式车把手是垃圾发明,还有哪些,让人头疼?-有驾

根据美国汽车协会基金会的一项研究,驾驶员在使用车载触摸屏时,注意力的分散程度会显著增加,这在高速行驶中无疑是巨大的安全隐患。

这种为了所谓的“智能”而牺牲便捷和安全的设计,究竟是进步还是倒退呢?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比如有些所谓的“智能”家电,功能设计得异常复杂,一个微波炉或者洗衣机,操作面板上有几十个选项,大部分功能可能用户从买来到用坏都从来没碰过一次,反而最常用的几个基本功能,要按好几次才能启动。

再比如一些公共场所的水龙头,设计成各种奇特的感应方式,你把手伸过去,得找准一个特定的角度和位置,它才肯慢悠悠地出水,洗个手的过程仿佛在做什么精密的科学实验,体验感极差。

这些设计的共同点,就是它们都陷入了一种“为了创新而创新”的误区,设计者们可能过于沉浸在自己的技术构想和审美追求里,而忽略了产品最终是为人服务的这个根本原则。

一个好的设计,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它能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感到方便、舒适和安心,而不是让你去学习它、适应它,甚至在关键时刻被它所困扰。

真正的科技进步,应该是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简单、更安全,而不是更复杂、更脆弱。

从这个意义上说,对隐藏式门把手这种设计的反思和规范,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它提醒所有的产品设计者和生产者,回归常识、以人为本,永远是衡量一项发明好坏的黄金标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