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续航竟达1205公里,量产车新突破,究竟如何做到的

2025年夏天,电动车圈又被“续航”掀起一波新热潮。不久前,从瑞士到德国的一段公路上,Lucid Air Grand Touring跑出了一串让人瞪眼的数字1205公里零中途充电,一举冲上纯电续航的世界纪录。这场路试直接把电动车“能跑多远”话题推到了台前。眼看着别人家新纪录频出,谁还敢说续航焦虑没那么重要?

纯电续航竟达1205公里,量产车新突破,究竟如何做到的-有驾

电车怎样跑得更远?各家“玩法”都变了

印象里,买电动车最怕啥?当然怕跑着跑着没电。可如今各路品牌自己给自己“打鸡血”,都琢磨着咋能让续航数字蹿得更高。Lucid这次新纪录让不少电动车迷眼前一亮,但其实别家也早有骚操作。比如极氪001千里续航版,去年靠辅助驾驶开出了907公里的成绩,甚至一度刷爆了朋友圈。看看福特那台电马,换完低滚阻轮胎后,直接多跑几十公里一组轮胎竟能把续航差距拉开!还有荣威的纯电D6,低电耗挑战青藏高原,最终以9.1度电百公里,刷新行业下限。这个牌子以前还真没怎么听说过,没想到开进了纪录榜。

纯电续航竟达1205公里,量产车新突破,究竟如何做到的-有驾

再瞧瞧插混选手:奇瑞风云A8L,直奔两千多公里。这叫纯电大哥们怎么看啊?说明“动力组合”也能杀出一条血路。纯电、插混、各种黑科技,别管路径怎么选,目标都很直接续航数字拼到你服。

“技术大佬”悄悄发力,空气动力学成了新卷王

纯电续航竟达1205公里,量产车新突破,究竟如何做到的-有驾

电动车能耗谁说了算?有人看电池,有人看电机,但现在越来越多工程师把宝押在了空气动力学上。不夸张地讲,Lucid能一马当先,风阻是把大杀器。人家做到0.197的风阻系数,别人还在0.22~0.26徘徊。这么低的风阻比有啥用?想象一下,用一把锋利的刀切奶油,和用一把钝刀,哪种更省劲?风阻低了,电量也能省下来不少,续航自然就“蹭蹭蹭”往上涨。

其实各厂家都懂这个道理,近两年新出的车型,个个吹啥“气动优异”“流线外观”,都琢磨着能不能哪怕再多挤出十几公里。外形为啥越看越像科幻片飞船,说白了就是为了让空气别“拦路”。轮胎在这方面也没闲着。低滚阻、轻量化,“黑科技”一上线,该多跑的都能一点点抠出来。

纯电续航竟达1205公里,量产车新突破,究竟如何做到的-有驾

别只盯着数字,这些纪录有啥“隐藏buff”

这种刷纪录的玩法,账面看是挺炸裂的,但真能每天跑出同样成绩吗?你要问绝绝子们,答案可能有点扎心。Lucid虽然一口气干到1205公里,可官方一直没透露跑完全程的平均时速。外行人看热闹,懂行的还琢磨,这波是不是用极省电的驾驶方式“算出来”的。换成接送孩子、上下班、开空调吹风还能这样吗?再比如极氪那回,也是靠高阶辅助驾驶,手动随时油门踩到底可不一定真能见效。

纯电续航竟达1205公里,量产车新突破,究竟如何做到的-有驾

不过,这些激进试验确实有意义。它们让整个行业意识到:电耗、风阻、轮胎、驾驶方式绝对不只是“玄学”,都是可以被一点点拉扯优化的。造车这事,要玩就要卷到底,技术再逼一逼,最终结果还是能让用户受益。

普通人能买得起吗?技术突破是不是“遥不可及”

纯电续航竟达1205公里,量产车新突破,究竟如何做到的-有驾

听完Lucid这波操作,不少人心里盘算盘算,这么牛的电车到底得花多少钱?现实点说,Air Grand Touring动辄十几万美元,放国内能买三套自行车加一台电摩的价格了。普通用户看热闹还行,真掏腰包够不着。这就跟F1赛车似的,再快也不是你我都能拥有。可你别小瞧这突破。新技术一旦被证明能行,其他品牌肯定哄抢着模仿。等到配件量产、方案成熟,指不定哪天就蔓延到五六十万级别的家用主力军身上。

再退一步,这些硬核纪录也会倒逼整个行业加速进步,毕竟谁都不想被落下。想想早年间,智能手机摄像头谁敢想今天能拍电影?电车这波,也很可能成为新一代的性能军备竞赛。

续航焦虑是技术问题,也是心理门槛

说到底,大家为啥总盯着续航看?就是怕哪一天电量见底还没找到充电桩,然后在高速上体验实景版“徒步回家”。但现在,每一次技术进步都在帮用户减轻心理负担。过去七八百公里就算狠角色了,今天破千公里也能见到。再往后充电设施再密一点、升级一下功率,补能这事会变得跟加油一样方便。

可别想着所有新能源车都得做到一千公里起步。电动化时代的惊喜,是产品差异化的爆发。有的拼长续航,有的追求快充,有的主打性价比,用户各取所需,比的就是谁更懂你心。车厂们也不再单纯只刷数字,更在研究用户的真实痛点。有人就要每天高速三百公里,那就造出“满油满电”都无感的跑分怪兽。有人只是城市代步,能省则省,租车出长途,成本也未必高。

技术不断刷榜,用户受益才是本事

眼看各家拼命“拉扯”续航,问题也变得简单了:电池容量、驱动效率、电机能耗、轮胎阻力、形状风阻,每一个细节都在进化。你说哪一项最关键?全都重要。也许今年还是Lucid家打前锋,明年说不定换成国产品牌。只要行业卷得够狠,谁都别掉队。

但最终说到底,这一轮轮突破,不是冲个纪录听听响,更重要还是怎么把“天花板”往下压,拉到老百姓买得起的车里。技术如果只是被当成噱头,那用户依然会用脚投票。续航焦虑说不定哪天就成了历史名词。那时候,大家出门再也不用看着剩余电量提心吊胆,想去哪儿去哪儿。

每天都有新消息,有人嫌进步太慢,有人喊技术太贵,我倒觉得,不怕慢,就怕停。只要路还在延伸,新车还在作妖折腾,下一代电动车一定会更靠谱。期待有一天,续航焦虑这种说法能彻底成为笑谈。等到那天,就算电车再“鸡贼”,也只会成为每个人生活路上的小确幸。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