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市面上那种中高端电动车越来越多,动不动就2万3万的。走在大街上,看着那些体面得像摩托一样的电动车,心里就有点奇怪。为什么我总觉得,很多高配其实反而不实用,反而增添了负担?
我记得有次朋友在微信里问我:你买的那些智能锁、GPS追踪,真有用吗?我用不到,感觉像是买个花架。我一时没有答好,心里偷偷翻了个白眼——很多高端配置摆在车上,只为了标价更高,真正用的少得可怜。
最近我试过一款某品牌智能带屏的电动车,价格差不多在3000多元左右。说实话,那块大屏挺闪亮,也可以看地图、播放音乐,但除了这些,平时用它干嘛?我朋友骑着,开车门关车锁的时候点点手上的遥控器就完事了。实际上,那块屏除了当个装饰,还真没什么用。(这段先按下不表)
我估摸着,普通的通勤需求,距离10公里内,一辆普通的电动车续航50到80公里,天也不热、不冷的,日常随便充充电,差不多4天都够。3000元以内的车,配置也算够用。为什么还要去追求更贵的?我身边不少同事,都觉得花多点能多点体验,可实际上,有什么用?那个GPS定位追踪,算算行驶距离消耗电量,可能每百公里就要多耗几百瓦,也就是说一块大容量电池,价格就会水涨船高。
很多高端配置都像是给玩——我刚才翻了下笔记,有个朋友买了个带智能检测的电动摩托,说话还挺自豪:这玩意儿,一上线就自动检测电池状态,省得我自己琢磨。听着挺先进,但用下来,几天就修了一次车:电池老掉电,提醒不停,最后到4次修理才能正常用。根本没必要那么复杂。你说,难不难?
我还注意到,很多商家喜欢把一些智能系统包装得天花乱坠,实际上,很多功能用起来几乎没用。例如,有的车标配了NFC解锁和大屏导航,实际使用场景太少。上下班开开箱子,按个按钮,开锁就得了,NFC就像个玩具。大屏幕偶尔能看天气,但日常用手机就行了。
这让我想问:你们会不会觉得,买那些配置堆积的车,其实是加料不加码?就像我们买手机,用到最喜欢用的还是基础功能。
我也得更正一下:我不是说所有高配都没用。只整体来看,放在身边的车辆,大部分人日常用的非常有限。那为什么还要去追求那些功能满天飞的车?看来,很多人还是被科技炫耀冲昏头了。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这些配置的确让车看起来更酷,但实则买单的,可能就是那点用不上的花里胡哨。哪一天,交通管理部门会不会更严?像某些城市限摩超过一定额度,真要出事,后果可就麻烦。
我也想:如果把这些高配都换成实用性更强的部分,是不是能省下一笔?例如,买个安全性更高的刹车系统,或者加个良好的避震,这不比那些智能功能实在?
对了,我还没细想过:或许,某些城市的法规会变,可能某些电动摩托能上路的时间,会逐渐缩短吧?那样,前期多花点钱买高配其实也算个未来投资?但我又觉得,这种猜测没那么靠谱,毕竟,法规变迁太难预料。
最让我感兴趣的是:为什么很多买家,明知道用不上那些功能,却又坚持要买高端车型?我猜,是不是一种面子心理?或者,一部分是想炫耀一下,觉得车子名字一高,自己就高端了?
平时我开车,用的就是最简单的模式。不用担心,安全措施做得好,别太追求那些银弹配置就行。你说,一个刚入门的车主,买个中端车就够了,还用得着花几万去追逐豪华配置?
话题扯远了,这一切都让我重新审视,关于配置和实用性。简单点,可能才是真正的智慧——少花那点冤枉钱,用在路上有意义的地方。
你觉得呢?这些高配,有多少是真用得上的?还是说,他们只是一堆炫耀的彩色灯泡,点亮一瞬就暗了。
(这段先按下不表)就像有时候去买菜,越挑越贵,反而越想不明白自己到底要买啥。有个朋友说:你要真想花钱,就别看配置高低,看自己用得顺不顺手。说得也有道理。
某次看到一位修车工对我说:配多大电池,看你平时跑多远,用多少电。他说的话让我恍然大悟。放在生活里,比喻就是:买新手机,是为了用得舒服,不是为了看得炫。
其实我心里挺清楚:别硬把技术堆得太满,反倒让体验变成负担。尤其是在城市里,能不能上路,才是第一要义。
所以问题来了,下次买车,是不是先问问自己:我真正要的是安全、可靠,还是那点看得见摸得着的科技彩蛋?反正我身边那个不停修理的豪华电动车,就让我印象深刻。
你觉得,只要奔着刚需去,岂不是省事得多?或者,某天我会不会变得偏执喜欢极简?
(这次写的有点长,留个悬念——其实我还挺喜欢看那些普通的车,无冗余的配置,只要跑得顺手,心情就好。)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