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余承东最近又放狠话了:“很多人黑我们,但我们对得起那四个字! ” 这“四个字”是什么? 正是网友疯狂玩梗的“遥遥领先”。
但这一次,华为智能驾驶用数据证明自己绝非吹牛,问界车主实测“MPI接管里程”突破270公里,泊车成功率超99%,甚至敢在暴雨夜路全程零接管。
当特斯拉FSD还在依赖北美路况“吃老本”时,华为的激光雷达+视觉方案已在中国复杂路况下碾压式进化。
余承东最近在行业闭门会上罕见发飙:“特斯拉FSD确实强,但我们的智能驾驶才是真全能选手! ”
这话立刻引发全网热议。 有网友翻出第三方测试数据:搭载华为ADS 2.0的问界M5在深圳晚高峰实测中,连续变道成功率98.7%,而特斯拉Model Y在同一路段被拍到3次“打灯不敢变道”。
华为的底气来自砸钱硬刚技术。 他们每天用30万公里仿真测试训练系统,相当于把地球绕7.5圈。
云端算力堆到3.3E FLOPS,这个数字是特斯拉Dojo超算的1.3倍。 更狠的是激光雷达方案,问界M9头顶三颗激光雷达,夜间识别距离做到250米,比特斯拉纯视觉方案的120米翻了一倍。
特斯拉粉丝总说激光雷达贵,华为直接掀桌子。 智界S7 Max版把高阶智驾价格打到26.98万,比Model Y长续航版便宜7万。
余承东承认这是在亏本赚口碑:“先让100万人用上,技术才能更快迭代。 ”
这招见效神速:问界M9上市3个月,智驾选装率冲到76%,车主平均每天使用智驾时长43分钟。
说到实际表现,华为的“无图模式”成了杀手锏。 传统车企依赖高精地图,离开北上广就抓瞎。
华为的RCR道路拓扑推理技术,靠普通导航地图就能跑全国。 内蒙古车主实测发现,华为系统在草原非铺装路上自动规划路线,连牛羊群都能绕出S型轨迹。
安全方面华为更较真。 AEB紧急制动做到120km/h刹停,比特斯拉的60km/h高出一档。
今年4月重庆暴雨夜,一辆问界M7自动识别出塌方路段,提前500米切换路线,全程没碰方向盘的车主录视频直呼“救命神器”。
被黑得最惨的泊车功能,华为用数据反击。 上海陆家嘴某机械车库测试中,问界M9挑战2.05米宽车位,7把泊入耗时89秒,比老司机还快11秒。
绝的是“遥控泊车”,手机一键让车自己找车位,连地锁都能自动识别升降。
华为的研发团队规模也让人咋舌。 光是智能驾驶算法工程师就超过2000人,而特斯拉Autopilot团队才800人。
昇腾AI芯片全栈自研,MDC计算平台算力做到400TOPS,是英伟达Orin的两倍。 余承东说这叫“用造火箭的团队造车”。
合作车企跟着喝汤。 赛力斯工厂生产线工人透露,华为工程师驻厂改了137项工艺标准,连车灯缝隙都要用激光校准。
效果立竿见影:问界M9的整车故障率从千台23例降到5例,比宝马X5还低。
充电网络也在暗渡陈仓。 华为今年狂铺液冷超充桩,10分钟补能400公里。 北京某新建超充站实测,12个车位全满情况下,充电功率依然稳定在600kW。
有特斯拉车主偷偷拍下充电对比视频:同样充30度电,华为桩比超充快了4分钟。
华为这套组合拳把行业规则改了。 现在国产车发布新车,不提“对标华为智驾”都不好意思开发布会。
某新势力高管私下吐槽:“他们激光雷达卖得比我们摄像头还便宜,这仗没法打! ”
最狠的还是用户教育。 00后问界女车主晒出旅行视频:从成都到拉萨2000公里全程智驾,只在怒江72拐手动接管了2次。
评论区炸锅:“以前觉得智能驾驶是玩具,现在真能当司机用了。 ”
余承东的“技术霸权”不止于车。 华为把智能驾驶系统拆出来单独卖,已经有3家外国车企签了授权协议。
德国《明镜周刊》记者试驾后写道:“中国公司正在重新定义汽车,用激光雷达而不是汽油。 ”
这场智能驾驶大战背后,是华为每年214亿元研发经费在燃烧。 但消费者显然买单:问界系列连续6个月销量破万,把BBA的电动车按在地上摩擦。
有车主在车身贴满“遥遥领先”标语,等红灯时总有人摇窗问:“这车真能自己开? ”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