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那些高高在上的外国车企,如今去哪儿了?
如果回想几年前,在成都车展的主舞台上,欧、美、日三大阵营的展位常常灯火辉煌,气场逼人,来得晚点儿都得踩着人头看新车。
可今年,走进这家熟悉的会展中心,却像是进了一个换皮的世界。
你甚至会质疑:诶,这儿是2025年成都车展吗,怎么感觉一下子换了剧本?
没错,最大的谜题,其实是:国外品牌都去哪了?中国品牌怎么突然间杀疯了?这个剧变背后的线索,你想好了吗?
得,咱今天就像福尔摩斯附体,守着成都车展这个现场,起锅烧油,仔细聊聊这里头门道到底有多少。
你要知道,现场的气氛,早已经不是一堆冷冰冰的数据能表达的。
2025年了,中国品牌的车,就像开了挂:展馆里一水儿国货,全场主角早已不是洋货,也不是那几家老外合资厂。
全国各地赶来的车迷压满了自家品牌展区,像过年打折抢茅台似的,锅都搅不开。
你说五年?五年够干啥?够孩子学会叫爸妈,也够中国自主品牌,一路踩油门飙到市场天花板,彻底翻身了。
还记得以前,咱们互联网上争吵得面红耳赤:
国产车啥时候能占30%市场份额?到2030年能不能一人一脚踢退休合资大爷?
谁能想到,转眼,2025年的份额已经上了六四开,自主品牌直接控场,数字管够,说白了这就是时代的巨变。
数据往那儿一放,确实有点意思。
今年头七个月,自主车企的市场份额搂住64%,而且是实打实的增长,不是哄抬的那种风头。
可你真进到成都车展,不光是数字——那种主场感,真的冲得你后脑勺发麻。
每个展馆几乎都成了中国品牌的地盘。
要说最夸张的,9号馆里简直像“迪迪”的自留地,甭管外面天晴还是下雨,地上全是媒体人和潜在车主的脚印。
5号馆呢,奇瑞直接端出六道硬菜的“冠军菜单”;长城也不含糊,1号馆帮着撑起半边天。
鸿蒙智行直接一把抢了3号馆焦点,连新央企长安,在10号馆一口气连线自个的合资牌子福特、马自达,玩主场联动,以前真不敢想啊。
场子里,不是哪个外国车企把自己搞丢了,而是主动选择了低调溜边。
汽车江湖,风水轮流转。
今年的最大炸弹,非鸿蒙智行新车系列莫属。
问界M7、尚界H5、享界S9T,甚至问界M8纯电版,都不是没看过的名字,可他们这波集体发力,就像是电动车届的一个大彩蛋。
从智能车机、自动驾驶的技术,到手握三电体系的底气,全链路自主,这就不是PPT画饼的那种自卖自夸,而是真刀真枪砸下来的成果。
现场围观群众都说“线下比直播热闹”,一堆拍视频做科普的大V挤破头往展台钻,好家伙,连脚脖子都差点给挤没了。
而这还不止,奇瑞的QQ3、岚图的追光L,长安第四代CS55PLUS、极氪9X、乐道L90七座版,全都成了焦点主角儿。
仔细一看,这些车绝大部分都是纯电、插混新势力,说明新能源战场已经挪到自家门口。
咱不再是把“新能源”当口号喊,而是真看见每一辆国产新车都往智能、电动、体验感里狂奔。
黑色幽默来了,合资品牌这次竟变成“静悄悄”模式。
说实话,前些年,还没准儿谁不服谁,谁敢说不服谁。
雷克萨斯、东风本田、现代、起亚、雪佛兰,甚至保时捷,横行无忌的日子,好像还在去年。
可今年成都车展,直接变成大逃杀模式——不少外国品牌干脆连人都没来。
仅剩下大众速腾L还窝在角落里支棱了一下,其它都跟消失在淘宝首页似的。
这变化,是巧合吗?
咱可别天真。
这背后,是这些年外资合资的电动化迟钝、技术创新乏力、用户体验一成不变,日子久了,消费者早就用脚投票了。
再加上中国品牌在电动化和智能体验上火力全开,用不着沾着洋气,自己就能秀出一身好肌肉,合资车想卷都找不到方向。
不过,你要真以为燃油车从此会被市场掀桌子,那还是太单纯了。
这次车展给人一种错觉,好像有些“燃油老家伙”居然逆生长了。
比如一汽-大众的全新速腾L,光是贯穿式灯带、发光Logo、2K中控大屏,就能让“燃油情怀党”多看两眼。
关键人家还跟进了8155芯片、智能驾驶系统,车内能玩游戏、带语音、看导航——不再是移动铁盒子。
长安第四代CS55PLUS,十万出头,搞出副驾女王座椅、八点按摩、电动腿托,下血本拼配置,并引入最新人工智能,小圈子里私下都说越级。
你琢磨琢磨,这些原本最传统的燃油车企,为什么突然转性了?
一句话:市场告诉他们,电动智能才是生存密码,不跟着车圈新潮流玩,早晚要掉链子。
你以为只有他们?
吉利中国星、博越L、哈弗大狗PLUS,这些耳熟能详的老伙计,改款速度堪比换系统补丁,配置补齐,体验升级,内外全方位打包。
所有的能量,都往“电化”、“智能化”两个字上砸,说到底是想抢回遗失的舞台中央。
再往前推几年,你还在纠结“国产和合资的差距还有多少”。
今天呢,成都车展已经活脱脱变成“中国牌”大联盟秀肌肉。
中国车企不再只计较卖了多少辆,更在意你喜不喜欢,敢不敢玩新花样,用不用得舒服。
这可不是吹牛。
现场你随便抓一个观众,大概率会脱口而出:我买新车考虑的,不只是动力强不强、空间大不大,还得看智能体验是不是到位,品牌服务靠不靠谱。
时代变了,不再小心翼翼追赶别人的尾灯,光明正大走上自家赛道。
但新问题接踵而至。
既然占了主导席位,下一关怎么打?
创新,质量,全球市场,谁都知道难不死你就得折腾点新活出来。
中国车,虽然坐上了主角的交椅,可“成人礼”才刚刚开始。
喊话容易,责任可不轻松。
一旦成了巨头,每一步创新都像穿钢丝,摔一跤就是众目睽睽,世界也盯着你。
能持续输出新东西?能把品质抓稳?能服务出彩?能杀向海外不掉链子?
这些问题,2025的成都车展只是开场白,后面剧情才更烧脑。
有网友调侃,“看慢动作回放才知道,当年中国车企都在蓄力起飞。”今天连起跑线都拱手给了自己。
现在,不是国产车有没有机会,而是哪家国产车能拿下世界冠军,变成新的《速度与激情》。
说实话,谁都想赢得漂亮,但成长的烦恼永远在路上。
中国车企能不能熬过“高光”之后的洗牌年,把脉自己的长板短板?
今天成都车展好看,明年、后年,该如何持续让世界震惊?
这个悬念,是每一个从展馆走出来的人都在琢磨的大事儿。
聊到这里,不得不说一句:
手握主动权的中国品牌,把会展当成成人礼现场,也是给未来的信息轰炸。
狂欢过后,谁能踩准时代脉搏,谁能把新技术落地,谁能用温度打动全球用户?
这才是最大考验。
最后,偷偷问一句,看到车展“变天”你啥感觉?你信中国车接下来还会有哪些神反转吗?说说你的想法,评论区咱们唠唠呗。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