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成世界第一?比亚迪凭啥让卢克文这么敢说?

最近刷到卢克文说“比亚迪7年能成世界第一”,估计不少人跟我一样先皱眉头:国产车虽说这两年势头猛,但全球汽车巨头个个家底深厚,这预测是不是有点大胆了?可翻了翻比亚迪2024年的数据,427万辆的新能源销量直接登顶世界第一,再看看它和全球销量前五的Stellantis集团也就差几十万辆,突然觉得这事儿好像真有谱?

7年成世界第一?比亚迪凭啥让卢克文这么敢说?-有驾

先把时间拨回几年前,那时候提起国产车,大家啥印象?便宜但质量一般,跟合资品牌比总差点意思。可现在你去4S店看看,比亚迪展厅里人挤人,我去年陪朋友提了辆海豚,那质感真不像十万出头的车。数据更直观,2024年丰田、大众在华销量占比分别跌到22%和18%,比亚迪在10 - 20万元这个主流市场,正一点一点啃下合资品牌的份额。就像智能手机替代功能机,电动车在国内正上演着存量市场的“逆袭戏码”。

7年成世界第一?比亚迪凭啥让卢克文这么敢说?-有驾

国内市场稳扎稳打,海外市场也没闲着。2025年第一季度,比亚迪出口21.4万辆,同比暴涨117.27%。巴西街头,随处可见挂着比亚迪车标的电动车,单是巴西就卖了2万辆;新加坡虽然地方小,也贡献了2000辆的销量。在匈牙利,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到35%,妥妥的“当地顶流”。泰国工厂正紧锣密鼓地规划产能,本地化生产让比亚迪在东南亚市场如鱼得水。这感觉就像当年中国的家电走向世界,比亚迪正带着中国电动车在海外市场“开疆拓土”。

7年成世界第一?比亚迪凭啥让卢克文这么敢说?-有驾

比亚迪为啥能这么猛?得说说它的“秘密武器”。刀片电池,听着挺酷,其实就是特别安全的电池。做个针刺测试,三元锂电池可能会热失控,可刀片电池能稳稳地扛住,安全性直接拉满。而且比亚迪还把这项技术开放授权,这招可太聪明了,不仅赚了授权费,还构建起了自己的电池技术生态。再说供应链,芯片自研那叫一个厉害,自己研发的IGBT芯片,成本比外购降低了40%,再也不怕被“卡脖子”。电池自给率也在不断提升,2023年是60%,2025年目标干到80%,自己啥都能造,这底气能不足吗?

7年成世界第一?比亚迪凭啥让卢克文这么敢说?-有驾

不过,前方也不是一片坦途。欧美国家搞起了贸易壁垒,欧盟的碳关税,预计每辆电动车成本要增加2000 - 3000欧元;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也设了不少门槛,想进他们的市场可不容易。但比亚迪没坐以待毙,在欧洲选厂址时,专门靠近电池原材料产地,降低运输成本;针对欧洲用户的习惯,在续航标定标准、智能驾驶功能上做改良,入乡随俗嘛。就像当年中国企业应对国际贸易摩擦,见招拆招,总能找到突破口。

把目光放到全球,汽车行业正经历着百年变局。丰田、大众这些传统巨头,2025年的电动化率目标和比亚迪比起来,明显慢了半拍。再看中国汽车出口量,2015年才72万辆,2024年直接飙到560万辆,十年时间翻了好几番。这不是比亚迪一个企业的战斗,而是中国整个汽车产业在电动化浪潮中的集体崛起。

来算笔账,假设比亚迪每年销量增长30%,那些传统车企每年下滑5%,2026年就能超越Stellantis和现代,2028年冲击全球前三。这可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是基于比亚迪的技术优势、供应链能力和市场拓展速度的合理推测。

以前总觉得国外的汽车品牌高高在上,现在看着比亚迪一步一步往上冲,突然就明白了:这不是“比亚迪能不能”的问题,而是中国汽车行不行的问题。当我们有了完整的产业链体系,有了政策的大力扶持,有了像比亚迪这样敢于创新的企业,中国汽车崛起就是大势所趋。

最后来做个小互动,你觉得比亚迪能在7年内成为世界第一吗?是觉得完全有可能,还是觉得还有点难度呢?来,在心里投个票,评论区不见不散,看看大家都怎么想。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