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特斯拉涨价了,这事你心里是不是有点堵?我昨天一查资料,直接愣住了。这个市场环境,瞬间觉得套路比想象的还深。
先说背景吧。你觉得新能源车市场多火?那是过去两年不光涨价潮,车企不断拉大差价的节奏就像开启了新玩法。现在你看数据,去年(2022年)特斯拉全球销量突破百万辆,年增长率还高达50%以上(根据特斯拉财报,2022财报显示全球交付超过130万辆)。可惜,2023年,日本丰田雷克萨斯、WW的电动车都扎堆上市,特斯拉的增速明显放缓,但价格反而开始涨。真让人迷惑不已。
我去查了个细节,他们涨价不是因为硬件提升。续航没有大幅增加,硬件配置也没啥变化,还多了点加速包,价格却上涨了几千甚至上万。你说,这不是搞笑吗?难不成是“对上游产业链的维护”?还能怎么理解?去年,全球锂、钴、镍价格都在涨(据路透社报道,2022年锂价涨了110%,钴涨了80%),供应链紧缺,加之原材料成本上涨,特斯拉这波涨价底气十足。
但问题来了,这不是明摆着“成本转嫁”吗?我还发现一个细节,特斯拉的毛利润率在2023年一季度达到22%左右(根据特斯拉财报,远高于行业平均的十几个百分点),说明他们早就把涨价空间算好。这不是冲着稳定利润去的,而是维护他们在新能源车行业的“高管待遇”和“利润保障”。
而且,他们的调价不是单向涨价哦。黑暗面我也查了,去年特斯拉宣布降价策略,我记得那次最高逼近两万,目标直指清库存、抢市场。你能想象?涨了又降,好像要用价格波动测试市场的接受度。这背后有个逻辑:先用涨价撬开利润空间,等市场接受了,下一步又可以慢慢降,留住消费者,又能维持利润。你以为降价是真的为了“让利”?别天真,特斯拉早就玩“价格战心理战”。
这还没完。市场“内卷”升级:“新能源车价格战”谁都懂,特斯拉为什么敢在这个节骨眼上涨?我觉得他们试图用价格差和服务差异化来稳住高端市场份额。比方说,去年特斯拉推出的“全自动驾驶”软件包,价格直接飙到几万。这其实就是个“软件+硬件”的双赢套路。硬件硬,软件软,价格硬地往上抬,别人都在拼硬碰硬,他们就靠“差异化”维持利润。
你会不会觉得,好像特斯拉在玩“走钢丝”——一边涨价,一边保持用户粘性。现在绿牌车选择多了,从比亚迪汉、理想ONE到小鹏P7,价格战打得你死我活。特斯拉这波涨价,能撑多久?谁能保证涨了价还能稳住?我看市场早就开始降温了。
也不能说他们全部错。如今国际局势变化极快,美元强势,美联储加息,导致进口成本都在刮风下雨(据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多次表态,未来还要继续加息),特斯拉作为外资背景的巨头,价钱稳得多,也算是“硬气”。还一边“涨价”一边张嘴“为了行业健康发展”,啥子?其实就怕利润回流到股东袋子里,保住CEO、管理层的钱袋子,别搞得像个“韭菜”。
我再问你,特斯拉的“逆势涨价”战略到底啥样?硬件还没提升,供应链压力倒逼他们涨,价格变成了“旅游票价的门槛”——进场越贵,利润越大。可现实是,消费者越来越理性,不再盲目追涨。当过剩的市场变成“价格迷宫”,谁还能在中间游刃有余?你说,未来会不会变成“涨价越涨,市场越萎缩”?
反正我看,这个行业大趋势还是“内卷”不断,新能源车再怎么涨,“消费者的心”越来越难“收买”。这不就跟你坐在沙发上,刷着手机,看到“涨价”消息后一边骂一边想:他们真当我们是傻子?实际上,市场真能靠“静待涨价后市场反应”这点“策略”?还是说,盯着国际局势动荡,肚子里还打着算盘,打算“逐步抽离风险”?
你就说,特斯拉这次涨价,能撑多长?是不是只是个“暂时的”操作,最后还得回来下一轮疯狂的“价格战”?效应一轮轮轮转,倒不如说是“行业的绑猪圈游戏”。你觉得,咱们消费者还能看出他们的套路吗?还是早就被“钱”蒙蔽了双眼,那个“幸福”的标签早就被价格撕碎一大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