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行业的变局,和汽车一样,也在悄然发生。去年底我刚好看到个数据,2023年国内自动挡摩托的销量已经冲到28.5万,比上年增长了35%。按比例算,占比也从3%升到12%(估算,样本少)。这还不包括250cc以上的机型,那一块增长得更快,差不多平均差个一半。
我跟一朋友聊天,他是个摩托迷,前两天还问我:自动挡是不是未来的趋势?会不会取代手动了?我笑着说:还太早,而且两种其实都还会有市场。说这我突然卡壳——这又是从哪看出来的?可能还是觉得,技术发得快,没有完全剃掉手动的市场,就像汽车里也会有喜欢手动挡的人。
说到这,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一张照片,是我去年去参加展会时拍的,展台上的新款自动挡摩托,没有源头离合器,整个变速箱像拼装玩具一样放在车架上(这段先按下不表)。
你知道,自动挡技术的门派其实挺多的。像本田的DCT,就像高端的双离合,换挡几乎瞬间,特别平顺。你熟悉手动挡的朋友,知道那需要踩离合,挂档,踩油门,一个动作一连串。而DCT就是两个离合器轮流工作,几乎无缝切换。但缺点嘛,就是体积大,成本更高,装在小车上Hold不住。
那些CVT,就是用皮带滑轮,无级变速。这种技术成本低,把油门杆一拉,车就嗖出去,顺滑得就像滑冰一样。但扭矩大点就吃不消,一不小心动力就打折扣。
我特别对AMT感兴趣。这技术基础其实跟手动差不多,只是在挂档和离合上加入了电控。比如钱江闪300AMT,换档快得惊人,从0.4秒缩到0.1秒,几乎可以和手动对拼。我曾经试过手动档,那感觉其实挺累的。自动挡不用担心长时间操作手繁不便,特别是在城市堵车、堵得连呼吸都困难的地方。
供货链的事也挺微妙。国内很多品牌都在布局自动挡,钱江、春风、宗申都试水。有两点让我觉得,国产其实已经在追赶的节奏快起来。像我刚才提到,春风800MT的DCT,换挡还比本田的快15%,这背后其实就是研发的投入和国产零件的优化(这段先按下不表)。
你会不会好奇,自动挡和手动,哪个更省油?大概我粗略估算,百公里油耗在自动挡和手动挡之间差个0.2-0.5L(体感,估算),不算很多,但长远下来应该挺能省钱。又有个问题:自动挡维修难度和成本会不会更高?我猜,虽然机械结构复杂点,但现在电子化程度高,省了很多调校和调试的麻烦。
这个市场的变化,让我困惑:到底骑手会更偏向便利还是操控?我身边一个修理工打趣说:自动挡的车,有时候调试起来也挺麻烦,顿挫控制、逻辑匹配还得不断优化。我想,万一换装了新软件,车子突然失控咋办?自主品牌没说多稳,却都在赶着推新款。
说到这,我又想到,未来会不会出现一种半自动模式?就像汽车里那样,既有自动挡,又能手动调节。毕竟,摩托骑的快感不只是油门到尽头的简单,更多了点操控的乐趣。
我知道,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手动是一种纯粹,是技术的体验,是骑行的本真(这段先按下不表)。但另一些,对新科技完全没有抗拒,反倒觉得轻松自在,也许自动挡在城市通勤和旅游中占了优势。
有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有次在修理厂,工程师跟我说:你看这车,换个自动挡,花的钱也不少,但用起来的确舒服。他还说,自动挡车的耐用性其实还可以,只要技术成熟,维护成本也能接受。
我一直在琢磨,自动挡会不会变成市场的主流?这个问题其实挺难回答的。就像我每天走在路上,好多年轻人开自动挡,不管是街边的小馆子还是大公路——他们更喜欢扭油门就走的感觉。而偏偏,那些喜欢手动控车的,可能还是少数中的深藏不露。
你怎么看?一方面,自动挡的技术已经到一定水准,价格也逐步下降;另一方面,像我认识的某些老车迷,还在追求手动的那份操控感——也许这个情怀在未来会变成一种文化。
总说机械和电子的结合会带来新鲜感,但我觉得,两个世界其实可以和谐共存。就像咖啡和茶,总有人偏爱浓郁深沉,有人喜欢清新淡雅。
在我心里,其实最期待的,是这两者能不能找到个平衡点。可以自动挡驱动者,偶尔也能享受一下手动操作的满足感,也许未来骑行会变得更灵活。或者,又会有人问:那自动挡会不会像汽车一样,变得更智能?直接人车互联,像开飞机一样操控?我没想过这个,可能真得等到那一天了。
你说,自动挡摩托会取代手动?还是说,我们会一直在换档和点油之间找到自己的节奏?这个问题,留给后续的城市街角,小巷深处,或者某个高速公路上的奔驰。只要那双手还愿意握把,也就还会有不同的故事在继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