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上理想i6那天,远比我预想的还要顺滑些。车里还在咣当咣当,靠着一块电动门的轻开合,瞬间少了些开车门像开箱的烦恼。理想疯狂宣传的那个低风阻流线设计我没细想过,只是觉得它这形状,线条挺顺,油门一踩,虽不算快,但挺有弹性。突然一转头,听到身边朋友问:你这个车,开起来感觉怎么?我一笑:跟开盯着天轻松多了。(这段先按下不表)
理想i6的尺寸我倒有个大致的体感。4950毫米长,差不多就是我那台五年前改装过的CRV长度,但宽度和高度都更显大气。估算一下,轴距搭到3000mm(样本少,估算还是靠谱),车内空间其实不用担心。最让我惊讶的是它的后排空间——后排腿部能伸得很舒服,腾出空间比我想象中还要多。就像我一哥们儿,车开得宽宽大大,后排座倒是比我预想的还宽敞不少。想到这里,我忽然问自己:为什么这个尺寸还能做得那么精致?是不是研发团队其实更懂生活一点。
供应链这个环节,我觉得可以比作鲜菜市场:你买的葱、蒜、豆腐,都是经过供应商挑挑拣拣的。理想用的磷酸铁锂电池,为啥还敢放出720公里续航?我猜,可能是因为这电池成本便宜,备货稳定。对比一下,理想之前用的三元锂电池,成本会高一点点(这段未深入展开,毕竟电池成本我猜不过几块钱一度)。但我心里又在想:真的便宜那么多,电池耐用度是不是会更差?——这点我还得再观察。
刚才翻了下笔记,本来还在琢磨如果价格不出奇,会不会很快被问界M7追上?我记得一位销售曾说:20万出头,有惊喜。我心里暗暗感叹,别看它续航写720公里,实际用起来还能跑个500公里左右(估算/体感),哪怕开空调,百公里电耗差不多13.6度(估算/工信部数据),大概一块电可以跑个70多公里,要算随时找充电桩,挺折腾的。打个比方,就像用手机,学会合理充电,绝对比贪图一时之快更省钱、更放心。
谈个对比:我试驾过同价位的问界M7和蔚来ES8,那两个最大的差别在于用料。问界M7有点硬,操控灵敏度比理想这边还要清楚,但在环绕感上,理想的车内空间做得更让人舒服。至于安全,理想的车身刚性真不错,扭转刚度出奇地高——竟然还比自己老款的i8和MEGA更硬,心里暗想:这是不是意味着只算硬,其实它也是跟研发团队设计的取舍。究竟硬的行驶感和操控感差别在哪?这得试过才知道。
对了,刚才提到空间,理想i6后排还能选装第三排座椅吗?我查了一下,似乎暂时还没有官方说法。其实想想挺合理的,毕竟中大型SUV,三排空间卖点也挺吸引人的,尤其是父母或商务场景。要是能选装,价格能不能合理一些?要20万出头,那估算下,能撬动这块市场?或者说,未来是否还会有其他配置做出平衡?
提个突兀问题:理想是不是太依赖空间和续航这两点?是不是有点走偏了?毕竟我见过一些车,太追求大空间反而忽略了操控的本质。理想铁了心要在高端纯电市场站住脚,想靠这两个硬指标占优势,但我又觉得,人为的空间感受未必全靠尺寸堆砌,也得看用料和设计细节。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我真没想过,如果这车只要价格再低点,结构还更紧凑一些,会不会更聪明?毕竟轻量化和设计上的微调,能让续航更持久,操控也更灵巧。可惜,厂家可能不知道我在想什么。
我会不会太唠叨?但话说回来,理想这次的定价策略究竟会不会有惊喜?20万以内,或许它拭目以待;25万的话,可能就真边缘了吧?其实我挺担心:要是定价再高点,可能就和问界M7拉不开差距了。讲真,有时候我在想,理想是不是太靠空间和性能救场,忽略了驾驶的乐趣这事儿。
说到这,我还想到个问题:未来像理想这样,能不能把真安全、真空间和真智能做好?还是说,只靠硬指标堆砌,用户终究还是看在用着顺不顺手的份上?有时候我觉得,车也是生活伴侣,不能只看参数,要看用起来——是不是舒服。
我留个问题:你觉得,这辆理想i6,最打动你的是哪个细节?或者你觉得,除了空间和续航,还能有啥攻心点让它更吸引人?我也在期待它正式上市后,能不能送我们个意料之外的惊喜——毕竟,能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未必全是尺寸和参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