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lon Musk 又摊上事儿了!”
这句话,绝对是近期汽车圈最能掀起波澜的“惊雷”。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这帮平日里严谨刻板的“交通警察”,10月9号突然向288万辆特斯拉发出了“最后通牒”——严查!
你没看错,288万辆,这几乎是特斯拉在美国市场的全部存量。
这事儿闹大,源头是那些触目惊心的事故报告。
50多起违规事件,其中6起更是直接在红灯前“横冲直撞”,导致23人受伤。
更令人心寒的是,许多车主反映,他们的投诉石沉大海,特斯拉方面对这些“小插曲”似乎毫不在意,甚至否认系统存在问题。
现在,一场大规模的“召回风暴”似乎已在酝酿,这对于将特斯拉视为“摇钱树”的马斯克而言,无疑是当头一棒,他还能保住那“地球首富”的宝座吗?
一场“不寻常”的调查,背后是怎样的惊心动魄?
说实话,这次NHTSA的行动,绝非“例行公事”。
他们手中的58份报告,每一份都经过了严苛的审视。
试想一下,6起红灯闯行,车辆如同失控的野兽般冲出,与无辜的车辆发生碰撞,这是何其危险的场景?
更有甚者,在高速飞驰中,FSD系统突然“犯抽”,指令车辆变道,险些与巨大的货车来个“亲密接触”,这种生死瞬间的体验,足以让任何人脊背发凉!
我曾听一位居住在加州的特斯拉车主倾诉,他的经历更是让人捏一把汗:“我从去年就开始觉得FSD不对劲了。
在小区门口的红绿灯,明明是刺眼的红色,它却执意往前冲,要不是我反应快,及时踩下了刹车,后果不堪设想。
我给特斯拉的客服打了十几次电话,得到的永远是‘系统正在优化,请耐心等待’。
结果呢?
等了大半年,问题不仅没解决,反而愈发频繁。”
这种“系统优化”的承诺,在安全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这也不是特斯拉第一次因为FSD系统被推上“风口浪尖”。
去年10月,NHTSA就曾调查过240万辆特斯拉,原因是有4辆车在能见度极差的大雾、暴雨天气中,未能有效识别前方车辆,直接导致了碰撞事故。
彼时,美国政坛的动荡似乎让此事不了了之,不少车主误以为问题已得到解决,谁曾想,今年的事态更加严峻。
此次事件,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在于美国国会参议员的介入。
几位议员联名致信NHTSA,表达了选民们对于FSD系统安全性的担忧,他们收到了太多“差点撞上”的投诉,要求必须进行彻查。
如果NHTSA最终判定这些车辆存在“不合理的危险”,那么288万辆车的召回将不可避免。
这对于特斯拉而言,绝非“小打小闹”,召回后的维修、赔偿,保守估计也得让公司损失上百亿美元。
“自动驾驶梦”的幻灭?
马斯克的“双重打击”
FSD,这可是马斯克倾注了无数心血的“核心战略”。
他曾在公开场合信誓旦旦地宣称:“FSD是特斯拉超越所有竞争对手的‘秘密武器’,几年后,大家就能在车里悠闲地享受全自动驾驶的便捷,连方向盘都不用碰。”
为了实现这个宏大的“自动驾驶梦”,特斯拉每年投入数十亿美元的研发经费,组建了上千人的技术团队。
如果这次大规模召回成为现实,不仅会动摇其技术领先的根基,更会让马斯克一直描绘的未来蓝图蒙上厚厚的阴影。
“人生不能总是一帆风顺,有时恰是逆境,方显英雄本色。”
屋漏偏逢连夜雨,马斯克的烦恼远不止于此。
在美国,一项实行了17年的电动车税收抵免政策,于9月30日悄然到期。
这项政策曾为特斯拉带来了巨大的销量红利,最高可为消费者节省7500美元的税费,相当于直接省下一笔可观的购车款。
如今,这项“救命稻草”的消失,无疑让特斯拉的吸引力大打折扣。
据一位美国汽车经销商透露,补贴取消后,店里的特斯拉订单量锐减了近30%。
“过去每天能接到十几单,现在一天撑死也就四五单。
不少原本已经付了定金的顾客,一听没补贴了,立刻就退了定金。”
更雪上加霜的是,美国政府目前财政吃紧,近期甚至出现了“停摆危机”,这使得原本就对取消电动车补贴持保留态度的前任政府,更不可能为延长该政策开绿灯。
对于本就身处漩涡的特斯拉而言,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中美自动驾驶的“天壤之别”:是谨慎,还是保守?
这次美国对FSD的严查,也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了中美在自动驾驶技术发展路径上的差异。
美国的FSD,名字就带着“全自动”的野心,其功能设计也相当激进:它被赋予了从家到公司的自主导航能力,甚至能识别并避让警车、消防车,还能在无保护的交叉路口完成左转。
其核心理念,几乎是让车辆“完全自主”。
系统更新的频率也相当惊人,有时一个月能迭代数次。
然而,实际体验如何?
一位深入试驾FSD的记者坦言:“它远没有马斯克描述的那么神奇。”
在早高峰的拥堵路段,FSD的刹车逻辑时常让人心惊肉跳,要么是过于激进的急刹,导致后车险些追尾;要么是毫无减速的跟随,让驾驶者不得不随时准备接管。
停车场景更是让人哭笑不得,清晰的车位线,它却能“视而不见”,甚至对路沿石的判断失误,差点刮蹭到车身。
而闯红灯的视频,更是屡见不鲜,FSD常常在红灯亮起时,屏幕上却显示“可通行”,这无疑是在拿生命开玩笑!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回看国内,无论是特斯拉的FSD,还是其他品牌的智能驾驶系统,都被冠以“智能辅助驾驶”之名。
这个“辅助”二字,绝非虚设。
车辆说明书里反复强调“驾驶员必须时刻握住方向盘,严禁让车辆完全自主行驶”,系统也会不时弹出“请保持专注”的提示。
这份谨慎,源于对中国复杂路况的深刻认知。
想想我们大城市的早高峰,车辆、电动车、摩托车、自行车、甚至“老头乐”混杂其中,马路边的小商贩、嬉戏的孩子,都可能成为潜在的风险点。
更别提北京的胡同、上海的老弄堂,狭窄的巷道、突然出现的行人,这些都是对自动驾驶系统极大的挑战。
以目前美国FSD的“激进”表现,若直接照搬到中国,恐怕系统会“卡顿”得无法响应。
庆幸的是,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FSD,早已针对本土法规和路况进行了大量优化。
它不再宣称“全自动”,而是着重强化“辅助”功能,并在复杂路口主动提示驾驶员接管。
这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也是对生命安全的尊重。
“小白鼠”的警示:安全,永远是技术的第一考量
马斯克此次可谓是“流年不利”。
288万辆车的严查,可能引发大规模召回;电动车补贴的退坡,又让销量雪上加霜,这两重打击,足以让他焦头烂额。
然而,于我们消费者而言,这或许是一件好事。
无论是在美国还是中国,行车安全都应是最高优先级。
闯红灯、逆行,这些看似小问题,却可能引发无法挽回的悲剧。
美国此次对FSD的严厉审查,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中国消费者“试水”。
让他们先去体验,去检验,等FSD在美国的道路上安全运行数年,证明其可靠性,我们再考虑引入,也不迟。
如果288万辆车真的被召回,特斯拉的损失将是巨大的。
届时,马斯克或许不得不再次飞往中国,寻求新的市场突破口,毕竟,中国市场对特斯拉的意义不言而喻。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但无论技术如何发展,安全永远是不可逾越的红线。
FSD若不能彻底解决其存在的安全隐患,即便马斯克再有“点石成金”的本事,也难以重新赢回公众的信任。
技术的进步,应当服务于人,而非成为潜在的威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