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4日,港股市场热闹非凡,蔚来股价一口气拉涨了10.6%,市值一下子冲到722亿港元,气氛瞬间紧张起来,资本和用户的注意力都被点燃了。
产品力上,L90主打家用,空间和配置成了最大卖点,5145mm的车身长度、三排六座或七座的布局,4195毫米的纵向空间,看车的家庭一波接着一波。
蔚来官方宣传“座座都是VIP、6人10箱无压力、前后都能装行李”,L90的前备舱和后备箱空间,现场体验里,被反复拿出来说事,大家都在讨论空间到底有多大。
动力方面,L90标配ET9同款高性能电机,后驱版功率340kW,四驱版直接突破440kW,百公里加速4.7秒,日常通勤、假期自驾都不用担心动力不够。
900V高压架构、0.25Cd低风阻,电耗低至14.5kWh/100km,CLTC工况下续航最高605km,蔚来的换电网络也为用户补能焦虑兜了个底。
L90安全配置很足,铝合金和超高强度钢占比84%,全车9气囊,45项主动和智能安全辅助功能一应俱全,空气悬架也是标配,安全感直接拉满。
7月12日,李斌在个人微博晒出乐道门店的现场,来店看车的家庭一拨接一拨,图片重点突出前备舱和后备箱空间,消费者议论“大空间、大三排、大马力、大气得体”,现场气氛很热闹。
L90将于7月底正式上市,8月1日开启交付,据说正式上市时价格还有可能进一步下探,这让不少观望的用户又多了点期待,市场情绪被推得更高。
蔚来一贯不公布订单数据,这种操作让外界只能靠李斌的“只言片语”来揣测市场反应,7月11日的媒体沟通会上,李斌只说订单增长很快,市场反馈达标,具体数字还是没有。
李斌还提到,这回要吸取L60的教训,做到发布即交付,交付即上量,产能和供应链都准备好了,前期会优先保障6座版交付,7座版要晚一点。
回看乐道L60,2025年初上市时也是火爆抢单,结果后面产能跟不上,订单大量流失,L60最近销量回升到6000多辆,但节奏已经被打乱,影响了蔚来整体销量。
蔚来和理想、零跑、小鹏、小米这些新势力对比,车型多但没有一款真正的“爆品”,销量长期在几家中间徘徊,压力其实一直没减轻过。
2025年6月,蔚来销量2.49万辆,同比增长7.3%,其中蔚来自家1.46万辆,乐道0.64万辆,萤火虫0.39万辆;上半年累计11.42万辆,同比涨了30.6%,但年度目标完成率才26%。
理想、零跑、小鹏、小米,2025年上半年销量都超过15万辆,理想和零跑甚至破了20万辆,小鹏目标完成率超过50%,蔚来的压力就更大了。
除了销量,蔚来还背着盈利的大包袱,李斌多次强调要在今年第四季度实现盈利,单月销量得超过5万辆才行,L90的重要性就被放到台面上。
李斌对乐道L90的季度目标是每月2.5万辆,备货和供应链都做足准备,首月不担心需求,难的是热销能不能持续,对全行业都是考验。
L90预售价很有诚意,但李斌说还是有毛利的,产品用料很足,部分配置复用了蔚来品牌,比如座椅和电驱,电池也没做特别大,这算是成本和性能的平衡。
李斌表示今年公司更关注四季度盈利目标,上半年已经过去,全年销量压力还在,但每个季度经营效率都有提升,依然对未来有信心。
从7月10日到7月14日,蔚来股价连续大涨,资本市场的反馈和用户的追捧在同一时间发生,这种同步其实很少见,说明市场对L90期待很高。
但订单数据依旧是个谜,蔚来不公布具体数字,外界只能通过店面人气和网络舆情来推断真实热度,这种不透明反倒加重了市场的悬念和猜测。
价格战的背后,是蔚来对盈利和规模的双重赌注,L90价格低于预期,空间和配置又做了加法,短期看是用户受益,长远看要拼的是整车制造和供应链的效率极限。
L90上市前,用户在店面排队体验空间,社交媒体上讨论热火朝天,但交付能不能兑现,后续产能能不能跟上,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理想、小鹏、零跑这些对手,已经在规模和产品节奏上形成压制,蔚来想靠L90实现突破,要解决的不只是产品力,还有品牌、供应链、渠道和盈利结构的全链路问题。
L60的产能教训还在,L90能不能做到发布即交付、交付即上量,蔚来这次说准备好了,但市场总是要看到实际交付和用户反馈才会彻底信服。
2025年第三季度刚刚开始,行业压力、价格战、用户观望、资本躁动,各种变量都在交错,L90这一仗实际上是蔚来今年最关键的节点。
从数据上看,蔚来销量增长还算稳健,但和目标比、和对手比,差距依旧明显,L90要想成为“爆品”,不只是定价和配置,后续服务和体验一样不能掉链子。
盈利目标如果无法兑现,蔚来整体的战略会不会调整,L90能不能成为转折点,还是像L60一样陷入节奏被动,这些问题现在还没有答案。
每一轮新车上市都是一次大考,L90的热度能不能转化为实际销量,再进一步成为蔚来的盈利支柱,接下来的两个月至关重要。
2025年8月1日,L90即将开启交付,市场、用户、资本都在等一个答案,悬念还在继续,蔚来能否靠L90翻身,下一个节点马上就要到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