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半年卖了193万辆,我不惊讶,但有三点值得警惕

7月14日,吉利官方晒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2025年上半年总销量突破193万辆,同比增长30%。更让人侧目的,是新能源板块的表现——卖出超100万辆,同比增长73%,新能源渗透率达到52%。

吉利半年卖了193万辆,我不惊讶,但有三点值得警惕-有驾

作为一个多年来和国产品牌打交道颇多的汽车媒体人,说实话,我并不惊讶吉利交出这样的成绩。从极氪001的崛起、银河L6的走红,再到领克07 EM-P这种“燃电平权”思路的落地,吉利在新能源的节奏,的确比不少对手要稳。

但如果只看到“卖得多”就一顿狂吹,那就太肤浅了。我更关心的是:这193万辆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吉利真的稳赢了吗?

一、销量漂亮,但结构还有隐忧

首先我们得承认,吉利在新能源上的发力是系统性的。从电动到插混,从10万到30万价格带,它几乎全覆盖。100万辆新能源销量,不是靠某一款爆款车,而是靠“集团作战”打出来的。

但问题也在这里。从公开数据来看,极氪上半年销量刚过18万辆,占比不到新能源板块的五分之一。剩下的八十几万辆,分散在银河、几何、雷达、吉利主品牌和领克插混之间,车型繁杂、边界模糊,品牌辨识度不足。

简单说,卖得多,但大单品没几个,能长期站稳脚跟的爆款更少。这对下半年的稳定增长,其实是个隐忧。

吉利半年卖了193万辆,我不惊讶,但有三点值得警惕-有驾

二、新能源渗透率52%,是领先,也是压力

新能源渗透率超52%,听起来牛,但反过来想——也就是说吉利现在有一半以上的销量,是靠新能源撑起来的。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旦补能、政策、成本、市场接受度这几个变量有波动,新能源销量就可能“跳水”。

我去年试驾银河L7时,最大的感受是:这车产品力不差,但靠的是性价比和堆料。如果行业突然卷到另一个极端,比如用户更关注智能化细节、品牌力或补能体验,那这类“价格驱动型”的新能源车,抗风险能力其实不强。

而吉利目前在充电网络、用户生态、海外出口等第二增长曲线上,暂时还没有形成像比亚迪那样的厚实护城河。

三、自主第一?还是追赶者?

今年比亚迪目标是400万辆,吉利喊出的是360万辆。如果按上半年193万辆的进度,全年完成并非没有可能。但在新能源绝对销量和全球影响力上,吉利距离“自主第一”的头衔,仍有明显差距。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2024年底在广州车展,吉利展台上挤满了人,但说实话,很多人是来“看热闹”的。相比隔壁理想、比亚迪,吉利品牌的“用户情绪链接”还不够强。换句话说,它有销量,但缺粉丝文化。车是买了,但未必爱。

吉利半年卖了193万辆,我不惊讶,但有三点值得警惕-有驾

写在最后

吉利这半年,交出了一张漂亮的中期答卷。但我要泼个小冷水:新能源市场到了下半场,拼的不是谁上得快,而是谁活得久。

如果吉利能把“体系力”变成“品牌力”,把“集团销量”变成“用户口碑”,那它有资格和比亚迪掰手腕;否则,就只能是高销量下的“热闹场面”,而不是强者恒强的开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