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圈儿可不太平,先有某新势力品牌官网页面错把“旗舰车型”写成“期舰车型”,被网友截图疯传后紧急修改;后有某热门新能源车被曝合格证信息与实车不符,车主提车时才发现电机型号、电池容量等核心参数存在差异,气得直呼“买了个盲盒车”。
这些看似“低级错误”背后,折射出的却是车企对细节的轻视——就像网友说的:“字错了没关系,习惯性犯错或者有错不改,那问题就大了去了!”
作为每天追着车圈新闻跑的博主,我特别理解大家的气愤。
咱们老百姓攒钱买车图什么?
不就图个安全省心吗?
去年小米汽车被扒出宣传材料存在歧义时,人家连夜发声明承认“表述不严谨”,还附上详细参数对照表,这种坦诚反而赢得点赞。
可有些车企遇到问题就甩锅给“临时工”,被实锤了还嘴硬说“不影响使用”,这不是把消费者当傻子吗?
要知道方向盘上错个字顶多尴尬,可要是刹车参数标错了,那可是要人命的大事!
看着车企们花大价钱搞零下40度极寒测试、搞50米高空跌落实验,却在这些“小细节”上频频翻車,真让人着急。
较真儿精神应该贯穿造车全程,从官网文案到产品说明书,从销售话术到售后承诺,每个字都该经得起推敲。
现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监督员,网友连车机系统里的标点符号都能扒出来讨论,与其事后被骂上热搜,不如学学那些较真儿的 car 企业——听说有的品牌光用户手册就迭代了27版,连雨刮器更换图示都要找100位不同年龄用户测试看懂率。
说到底,car 企业的每一次犯错都在消耗消费者的信任值。
希望所有 car 企业都能明白:较真儿不是较劲,而是对生命的敬畏。
下次再敲键盘时可长点儿心吧,毕竟咱们买的不是“期舰”,而是承载全家幸福的“旗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