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达到35.5万辆,首次超越日本(同期34.7万辆)成为世界最大汽车出口国。 德国《商报》称,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前9个月向欧洲出口超20万辆车,这些出口量全部算在中国头上。
这个数据背后,是宁德时代电池装车量全球占比37%、比亚迪拿下以色列三成汽车市场的真实战绩。中国新能源车正在改写全球产业规则,从卖整车到输出换电站,从欧洲建厂到技术授权,中国车企的玩法完全不同于传统燃油车时代。
全球车市大洗牌
国际能源署(IEA)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新能源车销量占全球59%,这个数字在2023年继续攀升。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中国汽车出口441.2万辆,其中新能源车占比28%。 日本同期出口399万辆,德系车出口量则持续萎缩。
欧盟海关记录显示,每辆中国新能源车到岸价比本土生产同级别车低约8000欧元。 比利时泽布吕赫港统计,2023年该港进口的电动车80%来自中国,较2021年增长3倍。
中国车企的硬核操作
比亚迪在泰国罗勇府的工厂已投产,规划年产能15万辆,其ATTO3车型连续8个月蝉联以色列电动车销量冠军。 蔚来汽车在匈牙利建设的换电站工厂,预计2024年能为欧洲用户提供1200座换电站。
宁德时代与福特汽车的"技术换市场"合作引发争议,福特支付35亿美元获得电池技术授权,使用宁德时代专利在密歇根州建厂。 这种模式被《华尔街日报》称为"中国首次向发达国家反向输出汽车核心技术"。
供应链的降维打击
工信部数据显示,中国动力电池成本从2016年2.5元/Wh降至2023年0.6元/Wh,降幅达76%。 与之对应的,是韩国三大电池厂商2023年Q3利润率集体跌破3%,而宁德时代同期净利润达104亿元。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国内已形成长三角、珠三角、成渝三大新能源产业集群,聚集超过10万家零部件企业。 仅上海临港片区,就驻扎着特斯拉、上汽、宁德时代等200多家核心供应商。
政策驱动的弯道超车
财政部数据显示,2023年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退出后,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仍在延续,单车最高免税额达3万元。 海关总署对电动汽车出口实行"预约查验"制度,整车通关时间压缩至15分钟。
欧盟委员会2023年10月启动对中国电动车的反补贴调查,却尴尬发现:接受调查的比亚迪、蔚来、小鹏三家车企,政府补贴占营收比例均不足2%,远低于欧盟本土车企的5-7%。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数据显示,国内换电车型累计推广超20万辆,建设换电站超3000座。 北京出租车更换电池仅需3分钟,效率是加油的1.5倍。 蔚来汽车车主2023年平均每月换电3.2次,免费换电政策节省约60%用车成本。
在智能驾驶领域,小鹏G9搭载的XNGP系统已实现高速路段零接管,测试数据显示其变道成功率98.7%,远超特斯拉FSD的86.2%。 华为ADS2.0系统在广州复杂路况测试中,每千公里人工接管次数仅0.12次。
行业竞争的明暗交锋
大众集团2023年7月向小鹏汽车注资7亿美元,获得4.99%股权和技术合作。 丰田与比亚迪合资的bZ3车型,三电系统全部来自中国供应商。 宝马沈阳工厂生产的iX3电动车,返销欧洲数量已占该车型全球销量的40%。
在印尼市场,五菱Air ev与丰田Raize的争夺战白热化。 这款中国微型电动车售价仅1.5万美元,却标配快充和智能车机,上市三个月即抢下15%市场份额。 丰田被迫将混动车型降价3000美元应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