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电话,让欧洲汽车产业慌了神! 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直接对荷兰经济大臣摊牌:反对用‘国家安全’当借口打压中企。 荷兰政府强行接管安世半导体的举动,不仅引爆中荷外交对峙,更让全球汽车芯片供应链拉响警报——大众、宝马等车企可能面临停产危机。 ”
10月21日,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应约与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的一通电话,揭开了中荷半导体之争的底牌。 王文涛在通话中明确表态:中方坚决反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要求荷方秉持契约精神和市场原则,尽快解决安世半导体问题。
这场看似外交辞令的交锋,背后是一场关乎全球芯片供应链的实打实博弈。荷兰政府的行动始于2025年9月底。 荷方援引一项1952年的旧法,以“治理问题”和“技术安全”为由,强行接管安世半导体在荷兰的资产,冻结中方管理层权限,并暂停闻泰科技派驻的董事长职务。
这一举措的时机耐人寻味——几乎与美国发布对华技术限制新规同步。 安世半导体本是荷兰飞利浦旗下企业,2019年被中资闻泰科技全资收购后,总部仍保留在荷兰奈梅亨,核心工厂却已转移至中国东莞。
荷兰政府称此举是为防止“技术泄露”,但安世半导体的高端研发和生产早已落地中国,所谓安全威胁的逻辑站不住脚。中方的回应迅速而精准。 电话会谈后,中国商务部对安世半导体实施出口管制,禁止其中国工厂向海外供应芯片。
这一刀直接切中欧洲汽车产业的命脉。 安世半导体是全球车规芯片的关键供应商,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发动机控制、刹车系统等核心部件。 中国东莞的封测工厂承担了全球约70%的芯片封装任务,欧洲车企如大众、宝马短期内难以找到替代货源。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随即警告,供应链中断可能导致欧洲汽车生产线停摆。荷兰的“安全牌”反而让自身陷入被动。 安世半导体的实际价值高度依赖中国产能,荷兰的接管行动无异于自断供应链。 更关键的是,中荷经贸纽带远不止半导体。
荷兰是全球农业出口大国,其乳制品、蔬菜种子等高附加值产品长期依赖中国市场。 若中方反制措施扩大至农业领域,荷兰农民将首当其冲。 卡雷曼斯在通话中承诺“愿寻找建设性解决方案”,透露出荷方在经济现实前的妥协姿态。
这场冲突也撕裂了欧盟内部共识。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开呼吁“避免将经济问题政治化”,法国农业部长则警告对华制裁可能引发农产品滞销。 同一天,王文涛与欧盟贸易委员谢夫乔维奇的视频会谈中,欧方明确表示“理解中方稀土出口管制的安全考量”,并愿协助中荷沟通。
欧盟的摇摆态度显示,泛化国家安全的概念正在欧洲内部引发分歧。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争夺已超越商业纠纷。 荷兰总部向客户发出“质量警告”,暗示中国工厂芯片不可靠;安世中国则强硬回应,要求员工“无视外部干预”。
双方隔空交锋的背后,是“治理主权”与“供应主权”的较量:荷兰试图通过法律手段掌控企业决策权,而中国则以产业链优势实施反制。中国对“安全泛化”的反对,早有政策定调。 2025年5月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国家安全》白皮书强调,国家安全应是“总体、系统、相对”的概念,而非无限扩大的政治工具。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也曾多次指出,将经贸问题政治化只会破坏全球互信。安世事件中,中方用行动印证了这一原则——安全不能成为破坏市场规则的借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