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17年砸140亿,这次让燃油车黯然失色!”

炸裂消息!9月15号,比亚迪在杭州搞了一个足够让全国汽车圈“炸锅”的大场面第三代电动客车技术平台e-Bus 3.0发布,还顺带甩出了基于这个平台造出来的全新C11电动客车。数据一看就头皮发麻——全球首次量产1000V高压架构、低温多跑50-80公里、还抗住了50吨重卡碾压的电池!唉,这年头,新能源客车都快“武装到牙齿”了。可别小看这一发布会,这不是单纯堆个参数出来、忽悠下市场,这背后是比亚迪17年、140亿、7000个人的肌肉与汗水。听说这货要给客车圈子定一个新规矩,不知道“油动力”派今年还顶得住不?

“比亚迪17年砸140亿,这次让燃油车黯然失色!”-有驾

说到争议,那就得盘一盘“电比油强”这个响当当的口号。你比亚迪这回明显是要给传统燃油客车来一记重拳——高压架构、智能控制、极寒续航,这些玩意直接把“油客车”那点小骄傲放锅里炖软了。网上评论区也是一片热闹“电动客车牛X归牛X,能撑多少年没准呢!”、“高压1000V,好家伙,高铁能不能用这电?”、“安全性拉满,那司机敢不敢开?”但比亚迪偏偏不放狠话,主打一个闷声干大事,技术造到极致才敢喊全球冠军。难怪有网友酸不溜秋“这些先进技术不就是给中国造势的吗,外国能用得上吗?”等等,别急着下,事情远没你想得那么简单。

比亚迪搞新能源客车,早在08年就开始埋头耕种了。人家不是靠嘴皮子,一口气扔140亿人民币进去,研发队伍堆到7000号人,做的是技术大满贯——动力电池、电控电驱、三电一芯全抓在手。你再看看同行,做得了客车的,三电核心技术大多还得拼拼凑凑、讨讨要,比亚迪人家全自产。新出的e-Bus 3.0,安全、高效、智能,下场就是一波“降维打击”全球首创电池底盘一体化,超薄刀片电池强到能让50吨重卡当“不速之客”压一压都稳如老狗。不就是怕客车爆炸、漏电、着火吗?比亚迪直接把这些顾虑统统干没了。

“比亚迪17年砸140亿,这次让燃油车黯然失色!”-有驾

要说客车的老问题,续航和充电这两大坎谁都头疼冬天电池掉电像地板漏水,充电慢比加油还拉胯。但这e-Bus平台3.0又整了个狠活——自研碳化硅芯片,1000V电驱桥,热管理系统齐上阵,低温能多跑五六十公里,空调开到爽,续航还不缩水。这买车的司机和老板,腰杆都能挺直了别说北方零下十五度,你就想开着它下雪泡温泉都没问题。至于智能那一套,“客车云辇A”、“iTAC智能扭矩”、“爆胎稳行系统”全给安排上,碰见连续大坑、急刹爆胎,都能一键稳住操作,哪怕司机手一哆嗦,乘客也不用吃晕车药。

老百姓怎么评价?杭州专线司机小张“比亚迪这新平台来了就是解放了司机,后备箱不再备着修理工具了,咱接单都底气十足。”乘客更直接“以前坐客车跟进牢笼似的,这车放心多了,还能这么远续航,真服!”等着传统燃油客车如果不想被淘汰,就得使劲打鸡血追赶了。

“比亚迪17年砸140亿,这次让燃油车黯然失色!”-有驾

表面一派风平浪静,客车行业各方看起来似乎都在乐呵乐呵地迎接技术升级。但实际呢?油车阵营里那群老司机可没闲着,反倒在背后嘀咕“电动客车再先进,也有两难。一是成本贵,二是维修麻烦。”坊间还有不少“反电动”声音“维修难,电池老化,毛病多,拖不起。”更有网友煞有介事地分析“这一波换代看上去技术飞天,真落地能撑几年?”“电动那么猛,万一晚上充电站满了怎么办?”你以为新能源客车能一口气干翻油车?未必。

再说了,哪怕比亚迪在七十多个国家跑得欢,全球覆盖几百座城市,这个进程也得慢慢来。国外电网、充电设施、法则监管,哪样都不是国内随便整整就成。北欧市场讲环保,但南美、东南亚还得卡油价。电动客车真正普及无非两个坎——政策刺激和市场认可。你靠技术堆参数没用,得让老百姓买账、老板愿意掏钱,这才叫真突破。所以现在看着全行业跟着比亚迪转,实则暗流涌动油车派的顽抗还远没到终点。

“比亚迪17年砸140亿,这次让燃油车黯然失色!”-有驾

话头一甩,比亚迪这次不是光靠技术“炫技”。厂家自己认真的,说是兑现“加速客车电动化”承诺、守住“绿色成就美好生活”初心。简单点说,就是“改命”,还不是光中国,全国人民都能跟着占点便宜。你不信?连中国新能源客车出口冠军都被它霸住了两年,赶上世界杯守门员都得自叹不如。用平台假象下,实则是给全球客车界挂了一张“新标准”,一旦e-Bus 3.0普及,“油动力客车”大概率只能坐冷板凳。

最扯的是,那些外国厂商本来还在油动力路线上头铁地冲,比亚迪一给力,人家不得不砸钱卷技术。德国大牌厂家今年才开始跟着开发高压电驱动系统,连电池安全标准都想照搬我国做法,可见“中国制造”这回是真的“出圈”了。之前大家吐槽电动客车“怕冷、续航猛打折”,这下好嘛,零下十五度一口气能多跑80公里,真的敢和西伯利亚的公交车掰手腕。要不是资本和技术壁垒还挺高,估计这套平台全世界都得疯抢。

“比亚迪17年砸140亿,这次让燃油车黯然失色!”-有驾

再看国内,“电动公交现象”已经变成马路顶流,城市里想找一辆冒黑烟的客车简直比找大熊猫还难。老百姓直接用脚投票——“电动客车又安静又省心,乘坐体验能打满分。”以前油车司机总给人晒苦累,现如今要不主动学习新能源技术就得被淘汰。谁说技术突破不能引领产业升级,这回真是科技给社会打了鸡血。

可别以为风头全是比亚迪一家独秀,电动客车想真普及,后面那堵墙还挺高。第一道槛是基础设施——你让小城市铺满快充站,哪有那么快?乡村公路那电网,遇见暴雨保不齐还得歇业几天。再来个现实难题,电池一年、两年没问题,五年呢?八年呢?到时候电池老化问题一出场,比亚迪能不能稳住技术优势,说不准。

“比亚迪17年砸140亿,这次让燃油车黯然失色!”-有驾

还有一桩,“高压系统”理论确实牛,可维修人员得重新培训一遍,遇上突发故障,小修厂根本摸不着门。大家都知道,开车容易,养车难,比亚迪在保证技术领先的能不能顺利拉升全行业的服务标准,会不会出现“豪车式维修”和“价格虚高”这等糟心事?这事还得观望!

油动力客车派也并非全线躺平。面对新平台,他们开始积极寻求“混动”、“增程”方案,有的企业说“电动客车太贵,混合动力更符合市场选择。”各种补贴退坡、政策摇摆,也让客车商家“扎堆观望”——买电动能否真正降本增效,还没拍板。市场分歧越发明显,比亚迪独步天下,后面是追兵和变数齐飞。最终电动客车能否把油车彻底“按在地上摩擦”,还得时间来验证!

“比亚迪17年砸140亿,这次让燃油车黯然失色!”-有驾

说到比亚迪这波操作,咱都得配点乐技术确实先进、参数也够炸裂,但谁说这科技之光就是“万能钥匙”了?且不提国外那十万八千里的电网、法规,单说咱乡镇公交和小县城,铺设充电站和快速服务网络都不是拍拍脑袋就成。你说安全性拉满,续航不断档,老百姓敢不敢买?修车的敢不敢修?一堆新词炫得满天飞,可别把“用户信心”这个最难啃的骨头给仰望了。万一真有啥技术BUG,那就是花钱买教训。后台工程师也许说,“更新快,问题就能快解决。”可对接地气的司机和乘客,这才刚刚开始。

咱们当然希望比亚迪把客车行业带入新纪元,地球能少几度污染,马路上多点安静和安全。可没了政策保驾护航,这趟“技术快车”能开多远,谁心里都打着鼓。牛X的数据和真实体验之间,永远隔着一层“三八线”。别把“冠军”光环戴得太早,脚踏实地,才是真正的“比亚迪风格”!

“比亚迪17年砸140亿,这次让燃油车黯然失色!”-有驾

这C11和e-Bus 3.0能不能让油动力客车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到底是比亚迪技术太能打,还是市场和用户还没准备好买单?你更支持电动客车带来的科技革新,还是油车传统带来的稳定靠谱?要不咱来个大实话新能源的未来,真的值得ALL IN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评论区咱们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