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被怀疑失效的,小鹏、华为和理想打嘴仗的,强制国标真能管吗

中国智能电动车行业最近又炸开了锅,这次可不是什么续航里程的口水战,而是关系到咱们生命安全的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技术路线之争。

理想汽车前智能驾驶负责人赵哲伦和小鹏自动驾驶高管袁婷婷在微博上隔空互怼,一个说激光雷达是安全标配,另一个力挺纯视觉方案更先进,这场争论直接把AEB技术推上了热搜。

小米被怀疑失效的,小鹏、华为和理想打嘴仗的,强制国标真能管吗-有驾

咱们先说说这场争论的导火索。

赵哲伦在5月18日发微博说,激光雷达能直接测出障碍物的距离,就像给车装了"透视眼",晚上或者逆光的时候照样能看清楚。他还举了理想汽车的例子,说他们的激光雷达方案在50公里时速下都能避免撞到行人。这话一出,小鹏那边立马坐不住了。第二天袁婷婷就放出实测视频,说他们纯视觉方案在130公里时速下都能刹停,误触发率还降低了15%。这就像武侠小说里两大门派过招,一个说"我的独门暗器最厉害",另一个马上亮出"绝世轻功"来回应。

小米被怀疑失效的,小鹏、华为和理想打嘴仗的,强制国标真能管吗-有驾

不过仔细看双方的争论,其实藏着不少门道。赵哲伦说的"120公里刹停"是针对静止目标,而小鹏展示的"130公里"其实是动态追车场景。这就好比说"我能举起100斤哑铃"和"我能接住飞来的100斤铁球",难度完全不一样。小鹏前高管刘毅林还发了个"虾扯蛋"的漫画,被网友解读为暗讽某些车企玩文字游戏。有工程师私下吐槽,现在宣传AEB有三大套路:拿相对速度偷换绝对速度、用实验室数据糊弄人、把特定场景包装成万能功能。

这场争论背后,其实是两种技术路线的较量。激光雷达派认为,主动发射激光测距就像给车装了"三维扫描仪",在雨雾天气、夜间这些复杂环境下更可靠。华为的工程师举了例子,说晚上逆光时激光雷达能探测到3倍远的距离,相当于给司机多争取了十几米的反应时间。但反对者指出,激光雷达成本高不说,远距离探测时精度会下降,就像用望远镜看远处的小字,看得见但未必看得清。

小米被怀疑失效的,小鹏、华为和理想打嘴仗的,强制国标真能管吗-有驾

纯视觉派则认为,摄像头就像人的眼睛,配合AI算法能识别更多细节。特斯拉的工程师透露,他们通过分析数千万公里的行车视频,让系统学会了预判行人突然变向、自行车突然转弯等复杂场景。小鹏最新发布的纯视觉方案,号称能识别出蹲在地上系鞋带的行人,这在复杂的城市道路里确实是个挑战。不过有车主吐槽,下雨天摄像头蒙上水雾时,系统就会犯迷糊,这时候要是有激光雷达就靠谱多了。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今年3月小米SU7那起引发热议的事故。有目击者称当时AEB系统好像没起作用,虽然官方还没公布调查结果,但这事就像一盆冷水浇醒了狂热的技术拥趸。就像有位网友说的:"再牛的技术,救不了粗心的司机;再贵的设备,防不住所有的意外。"这也让工信部下定决心出台强制性国标,要求2028年起所有新车必须标配AEB,还要能识别行人、自行车这些弱势交通参与者。

小米被怀疑失效的,小鹏、华为和理想打嘴仗的,强制国标真能管吗-有驾

新规带来的变化可不小。以前AEB就像选配件,高端车才有,现在要变成"出厂标配"。乘联会数据显示,现在16万以下的车只有50%装了AEB,8万以下的更是不到3%。新规实施后,估计得有上千万辆旧车要加装这套系统。不过这也苦了车企,特别是那些主打性价比的品牌。有商用车企业算过账,要达到新规要求,低端车型得加装激光雷达或者4D毫米波雷达,每辆车得多花3000-5000块,相当于白送半年的油费。

消费者面对这场技术大战也是左右为难。郑州的李先生最近在看车,他说:"带激光雷达的顶配比普通版贵两三万,这钱够全家半年油费了。要是真能救命也就值了,就怕花了钱还成了摆设。"这种情况在8万以下车型更明显,有车主发现宣传的"80公里刹停"实际只能做到40公里,晚上遇到醉汉突然横穿根本刹不住。

小米被怀疑失效的,小鹏、华为和理想打嘴仗的,强制国标真能管吗-有驾

其实技术派们也在寻找平衡点。极氪就搞了个"双保险"方案,既装激光雷达又配11个摄像头,实测在逆光60公里时速下能提前2.3秒发现蹲地的行人。蔚来则选择差异化策略,主品牌继续用激光雷达,新推出的乐道品牌改走纯视觉路线。这种"两手准备"的做法,或许能给消费者更多选择空间。

回看这场争论,何小鹏和余承东两年前的"隔空论战"很有借鉴意义。当时何小鹏炮轰友商AEB数据造假,余承东反呛对方不懂技术,后来双方竟握手言和。现在想来,何小鹏说的"99%不达标"虽然夸张,但确实暴露了行业乱象。就像北方工业大学纪雪洪教授说的:"AEB不是炫技的舞台,而是保命的最后防线。"

小米被怀疑失效的,小鹏、华为和理想打嘴仗的,强制国标真能管吗-有驾

面对即将到来的强制国标,车企们都在加班加点升级系统。有工程师透露,现在实验室里天天通宵测试,既要满足新标准,又不能让成本失控。保险公司倒是乐见其成,有数据显示AEB普及后每年能减少19万起追尾事故,保费说不定还能降一降。不过对咱们消费者来说,最关心的还是:花大价钱买的安全配置,真能在关键时刻救命吗?

这场技术路线之争就像没有硝烟的战争,激光雷达和摄像头各显神通。但说到底,再先进的技术也需要驾驶员保持警惕。就像老司机常说的:"AEB是最后的防线,不是让你放心玩手机的资本。"咱们买车时既要关注配置表上的参数,更要看看真实用户的评价。毕竟,安全无小事,选车不能只看广告词,更要看真本事。各位看官,你们觉得激光雷达和纯视觉哪个更靠谱?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