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 Ultra陷“虚假宣传”风波,数百车主集体维权要求退车

——律师称可主张“退一赔三”,雷军回应“创业最艰难时期”

事件背景:4.2万元碳纤维机盖功能存疑

2025年2月,小米SU7 Ultra以“地表最快四门量产车”之名上市,其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作为核心卖点之一,宣称“复刻赛道原型车设计”“双风道高效导流+辅助散热”,需额外支付4.2万元选装。然而,首批车主提车后实测发现:

1. 功能虚标:鼓风机测试显示开孔处无气流,拆解证实内部结构与普通铝制机盖几乎一致,仅多一块塑料支撑板,未形成有效风道

2. 减重效果有限:碳纤维材质仅减重1.3kg(整车超2吨),日常驾驶感知微弱,赛道场景优势亦未量化 。

3. 宣传落差:雷军曾强调“内部结构改动”,但量产版未保留原型车完整风道设计,被质疑“形似神不似” 。

小米SU7 Ultra陷“虚假宣传”风波,数百车主集体维权要求退车-有驾

车主诉求:补偿方案遭拒,维权群超300人

• 集体行动:据车主刘先生透露,维权群人数已超300人,要求无损退车或重新定配。部分车主录制联合声明视频,晒订单截图施压 。

• 补偿争议:小米提出“改配铝制机盖”或赠送2万积分(约值2000元),但车主认为与4.2万元溢价差距悬殊,且改配需重新排队30-40周,时间成本过高 。

• 情绪激化:车主称“两个孔就是装饰”,质疑小米“文字游戏”回避责任,要求雷军亲自回应 。

小米回应:致歉并调整策略,但未松口退车

1. 官方致歉:5月7日,小米承认“信息表达不清晰”,称碳纤维机盖主要满足造型复刻需求,仅提供“部分气流导出和辅助散热” 。

2. 战略调整:暂停争议功能推送(如限制马力需刷赛道解锁),并承诺未来更新前充分沟通 。

3. 雷军表态:5月10日,雷军发文称“过去一月是创业最艰难时期”,情绪低落致会议取消、社交停更,但已逐渐恢复 。

法律分析:虚假宣传或触发“退一赔三”

• 认定标准:若宣传内容(如“双风道”“内部结构改动”)足以误导消费者决策,则构成《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定义的欺诈 。

• 赔偿主张:律师指出,车主可针对碳纤维机盖单独主张**“退一赔三”**(4.2万×3=12.6万元),或起诉整体合同欺诈 。

• 举证难点:需证明小米明知功能不符仍故意宣传,且功能差异直接影响购买决策 。

行业影响:新势力“技术营销”信任危机

1. 用户信任受损:事件暴露小米过度迎合市场诉求,忽视技术严谨性,削弱品牌信誉 。

2. 竞品对比加剧:奇瑞董事长尹同跃暗批“成立6年造车胆子太大”,舆论场现“技术派VS营销派”争议 。

3. 监管风险上升:工信部近期强化“辅助驾驶”宣传规范,车企技术话术面临更严审查 。

结语:平衡用户共创与技术严谨成关键

小米SU7 Ultra争议折射出新势力车企的共性难题——如何在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同时,确保技术宣传的准确性。对消费者而言,为“碳纤维”“纽北同款”等标签买单时,需理性区分“性能提升”与“情感投射”。目前,车主维权仍在发酵,小米能否通过透明沟通实质性让步化解危机,将成为其品牌韧性的试金石。

(本文综合自红星新闻、第一财经、界面新闻等报道,数据截至2025年5月11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