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势放出个云辇M的预告片,里头的腾势Z,百公里过弯愣是没啥侧倾,刹车也稳得一批,就跟扎了马步似的...弯道还特意选了个最刁钻的,秀一把它的抗侧倾本事。咂摸着,这悬架像极了云辇Z的赛道魔改版,搞不好还支持垂向扭矩输出,要是搁到一台小钢炮身上,那过弯的姿态,活脱脱就是模拟器里开F1的既视感。
我瞅着这条消息,第一反应是:现在的车企,卷起来简直是不给其他同行留活路啊!一百多过弯愣是没倾角?这怕不是把F1的看家本领直接下放到民用车了?
先聊聊这“过弯没倾角”。对于咱们这些汽车小白来说,或许会觉得“倾角”这玩意儿就是个纯物理现象,车速上去了,自然就歪了。但其实吧,倾角一大了,轮胎和地面的咬合面积就小了,抓地力也就跟着打折扣,分分钟让你原地漂移。所以,车企们一直都在绞尽脑汁,让车子在过弯的时候尽量保持“体面”,说白了,就是尽量减少倾角。
腾势这回祭出的云辇M,号称能让车子在高速过弯的时候,像壁虎一样扒在地上,几乎纹丝不动。这技术要是真能落地,那开车的感受不得直接原地飞升啊?
当然,也有人嘀咕,这会不会只是个“障眼法”。毕竟,广告嘛,适当夸大一下也无可厚非。但就算这是宣传,也足以说明车企们开始在“底盘功力”上铆足了劲。以前咱们买车,可能更在意颜值、内饰、配置,但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操控性、舒适性,也就是车子的“内在”。
这里头就有点意思了。以前咱们总觉着,国产品牌在“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上跟合资品牌比,还是差点意思。但现在,随着新能源这股东风的吹起,国产车企在“电控”方面开始另辟蹊径,想要弯道超车。这套云辇M,说白了就是一套“电控悬架系统”,通过各种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之类的玩意儿,实时调整悬架的软硬、高低,从而实现更好的操控性和舒适性。
那问题就来了, 之前国产车企为啥不太待见底盘技术?说白了,还不是银子的问题。一套拿得出手的底盘,研发成本高得吓人,生产成本也水涨船高。以前国产车企主要靠“性价比”来攻城略地,要是把大把的银子都砸在底盘上,那价格肯定要上天,竞争力也就跟着打了水漂。
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一方面,消费者对品质的追求水涨船高,更愿意为更好的操控性和舒适性慷慨解囊;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的崛起,给了国产车企一个重新排兵布阵的机会。在燃油车时代,发动机和变速箱是合资品牌的金字招牌,但在电动车时代,电机和电池的差距并没有那么明显。所以,国产车企可以把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放在底盘技术上,打造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
不过,说句实在的,这套云辇M真能像宣传的那么玄乎?我觉得还得先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毕竟,汽车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底盘只是冰山一角。除了底盘,还有轮胎、转向系统、车身刚性等等,都会影响操控性。而且,每个人的驾驶习惯和喜好都不一样。有些人喜欢“稳如泰山”,有些人喜欢“灵动如风”。
所以,这套云辇M到底怎么样,还得等实车上市之后,才能见真章。但不管怎么说,国产车企开始重视底盘技术,总归是件值得拍手叫好的事。这意味着,咱们以后买车,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可以买到更好开、更舒服的车。
回到最初的问题,腾势Z的“过弯没倾角”,与其说是黑科技,不如说是车企们在市场竞争的浪潮下的一种必然选择。消费者想要更好的产品,车企就得不断推陈出新。这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谁的技术更胜一筹,谁就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所以,与其在“过弯没倾角”是不是真的这个问题上纠结,不如放眼未来,期待一下,未来的汽车,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惊喜。毕竟,科技改变生活,这句话可不是空穴来风。
全部评论 (0)